沉浸式体验激活文旅活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8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李海州
近日,“普陀第一鲜”第一季第三场“蟹逅普陀”活动圆满收官。市民和游客围坐一堂,品尝现烹梭子蟹,通过大屏实时观看体育赛事直播,参与啤酒挑战、赛果竞猜等,有效点燃普陀商圈的新活力(据《舟山日报》9月21日报道)。这场活动通过“海鲜+赛事+娱乐”的多元融合,成功构建了一个集味觉、视觉、听觉和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其本质远非一场普通节庆活动,而是一次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文旅实践,为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理念与新路径。
沉浸式体验是一种借助多维度感官刺激和情感连接,使参与者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乃至“共创者”的体验模式。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方面,随着大众消费升级,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更追求有温度、有互动、有记忆点的深度体验,沉浸式体验恰好契合这一需求,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与复游意愿;另一方面,沉浸式体验能打破文旅产业各业态的壁垒,推动“文旅+商业”“文旅+体育”“文旅+文化”等跨界融合,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城市打造独特的文旅品牌,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沉浸式体验能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附加值,实现“流量”变“留量”的转化。
要系统打造优质的沉浸式文旅体验,需从以下三方面着力:首先,深耕本土特色资源。应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核心资源,并将其融入体验场景设计中,如“蟹逅普陀”依托舟山海鲜特色与体育赛事资源,打造出差异化体验。其次,推动“文旅+”跨界融合。结合体育、艺术、商业等多元业态,构建综合消费场景,拓展体验维度。最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从体验前的宣传引流,到体验中的流程优化与细节服务,再到体验后的反馈互动,形成管理闭环,全面提升游客全程体验满意度。
当前,城市文旅活动容易陷入“一次性”狂欢的困境,活动结束后热度骤降,难以形成长效影响力。因此,需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建立常态化运营机制,将单次活动转化为系列品牌活动,定期更新主题与内容,如“普陀第一鲜”可按季节推出不同海鲜主题活动,保持新鲜感;要打造“体验+消费”闭环,围绕沉浸式体验开发周边产品、特色餐饮、主题住宿等衍生服务,延伸消费链条,实现“体验引流、消费变现”的良性循环;还应联动多方主体共建,整合政府、企业、社区、游客等资源,形成共建共享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企业负责运营与创新,同时鼓励本地居民和商户参与共创,增强活动的文化根植性与创新活力。
“蟹逅普陀”活动的成功举办表明,沉浸式体验已成为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未来,唯有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推动跨界融合、持续聚焦体验创新,不断优化游客的沉浸式感受,才能在文旅融合的新赛道中赢得先机,真正实现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