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八大碗”立规,为海岛烟火气增底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6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陈斌
一席“渔农八大碗”,浓缩了海岛的四季风物,承载着渔家的百年乡愁。近日,由定海区农业农村局、定海区农家乐协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等单位共同制定的T/ZWLB2009-2025《渔农八大碗制作与管理规范》省级团体标准,经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研究会批准发布,于9月20日起正式实施(据《舟山日报》9月19日报道)。
为菜品立标准,守的是品质,护的是品牌。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各地特色美食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然而,盛名之下,乱象随之而来:一些地方特色菜肴因经营者水平不一而口味各异,或因追逐利益而偷工减料,或因缺乏统一认知而徒有其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体验,更透支了地方美食品牌的价值与信誉。定海此举,正是对这一发展痛点的前瞻回应。标准化并非束缚烹饪艺术,而是划定品质线和文化底线。《规范》内容细致,从菜品构成、传统技艺,到食材溯源、餐具搭配,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确保食客品尝到地道的“定海味道”,也让“渔农八大碗”这块招牌更具品质内核。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历史传承的尊重。
为菜品立标准,谋的是产业,图的是未来。“渔农八大碗”串联起农业、文化与旅游业的价值链条。此次《规范》的出台,是东海百里文廊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的又一成果,旨在以标准化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一方面,标准引领产业升级。统一规范为农家乐和餐馆提供明确提升方向,推动地方餐饮业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促进服务规范、菜品地道、管理精细,整体提升区域旅游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标准带动产业延伸。对食材的要求向上游种植养殖业传递“优质优价”信号,激励渔民、农民提供更多本地优质产品,从而打通一二三产业连接,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渔农八大碗”撬动的,是一个集食材供应、餐饮服务、文化体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让标准“活”起来,传统美食才能“火”下去。标准的关键在于落实与创新。首先,要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平衡。标准守护传统技艺与核心风味,但不意味墨守成规。《规范》鼓励“结合地方文化开发创意菜品”,为创新留出空间。应结合现代口味与健康理念,研发有故事、有颜值、有味道的新派菜式,让传统宴席焕发时代光彩。其次,要将“标准故事”转化为“品牌故事”。标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承诺是极佳的营销素材。可通过美食地图、纪录短片等形式,讲述每道菜背后的渔农家故事,让游客不仅是来吃饭,更是来体验文化,从而将“渔农八大碗”打造成为定海乃至舟山一张响亮的文旅名片。
期待定海的“渔农八大碗”能够香飘四海,让更多人体味到这份独特的海岛烟火气,也为全国各地如何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提供一份可借鉴的定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