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集中开展智能仿生假肢安装工作,符合适配条件的舟山户籍残疾人可享全额补贴
定点服务助肢残人士重获“行走自由”
记者 何菁 通讯员 王如彬 文/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6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你好,从这边上五楼,走到底就是安装假肢的地方。”昨天下午,在市残联服务点,工作人员早早在一楼等候前来安装智能仿生假肢的残疾人。在工作人员陪护下,首批7名残疾人陆续抵达假肢安装现场。
“这个仿生假肢按日均5000步设计,充满电一般可以使用4到5天,充电就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这边可以看电量,绿灯长亮表示电量充足,亮起黄灯则是提示电量偏少,如果黄灯闪烁了就要及时充电。”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肢体残疾人安装智能仿生假肢,并手把手指导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帮助肢残人士尽快适应新的“肢体”(见图)。
残疾人王先生早年不幸受伤,导致右腿截肢。当天,在他安装完量身定制的智能仿生假肢,重新站起身迈开腿学习行走时,难掩激动之情:“感觉还好、蛮好的,开始有点习惯了。这个活动真好,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关爱。”
今年8月25日,我市全面启动“科技助残”智能仿生假肢适配工作。本次智能仿生假肢适配工作是全省范围内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的适配对象设定为12周岁以上、75周岁以下的单下肢残疾人群体。此前我市相关部门已完成智能仿真假肢巡回展示评估取模工作。“通过前期精准摸排,全市有60多名残疾人符合取模条件。我们专门联系服务商,统一进行巡回安装,让残疾人能就近享受安装服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适配假肢是一款融合了智能算法技术与先进控制功能的新型智能膝关节假肢,供货价格为每套5万元;凡是符合适配条件的舟山户籍残疾人,均能全额享受二次补贴,个人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据了解,这款智能仿生假肢配备了专业的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用户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经过智能算法处理后,将数据转化为精准指令,控制产品的液压系统,进而针对用户当前的运动状况进行动态实时适配,充分满足下肢截肢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场景中所需的动作自由度。与传统假肢相比,这款智能仿生假肢能让用户更好地掌控,让他们体验到安全、自由行走的感觉,极大提升了出行便利性。“这款智能假肢比较先进,残疾人安装后甚至可以实现跑步和爬楼。”现场为残疾人安装假肢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我市正在集中开展智能仿生假肢适配安装、调试及适应性训练工作,已在市残联及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分别为肢残人士开设了5个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