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胡文夕:二十五载驻守窗口写芳华
郑吉/文 刘鑫/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5日 第 05 版 )
图为胡文夕在为老人上门办证
人物简介胡文夕:1967年1月出生,浙江普陀人,党龄32年,1984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治安大队行政审批科民警。曾获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19次。
在普陀公安窗口办证大厅里,你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亲切的身影,她时而耐心解答群众咨询,时而熟练审核申请材料,眼里总是浸满笑意。
她就是胡文夕。二十五年来,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这方小小的窗口,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书写成一名普通民警无数个平凡日子的坚守。
精研业务,她是同事眼中的“活字典”
自1999年上岗以来,胡文夕就深知办证窗口虽是方寸之地,却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最前沿,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安形象。
为此,她刻苦钻研户籍、身份证等各类业务知识,政策法规更新她总是第一个学习掌握,系统操作新功能她总是第一个摸索熟练。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各类业务工具书和她的“秘籍”——几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群众遇到的难题,她也都细心记录在册,认真钻研破题,尽己所能不让老百姓的每一个求助落空。久而久之,无论是多么冷僻的政策条款,还是多么复杂的业务情形,她都能迅速准确地给出解答,成为大家公认的“业务权威”和“活字典”,年轻同事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教“小胡姐”。
她不仅自己爱钻研,经她审批的业务“零差错”。她还为年轻同事归纳整理了《业务办理“四步零差错”流程图》,清晰到能让大家“按图索骥”。
心系群众,她是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她的服务早已超越了窗口的“物理界限”。有一次,年事已高的张阿婆,独自一人来公安窗口迁户口,可是部分材料缺失,她像女儿一样领着张阿婆去不动产、民政等窗口补办材料,最后帮张阿婆迁好了户口。高考前夜十点多,有名考生发现身份证丢了,她知道后,立即赶回单位,一边安慰考生,一边为考生补办了身份证件。她还克服重重困难帮无户口人员李姓老人寻回了身份,了解到老人身边无儿无女,她还跟同事一起搀扶老人去办理了社保……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谢谢你,20年前也是你帮我办的身份证。”葫芦岛上的一位阿婆在“海岛巡回”集中换证服务帐篷前,一眼就认出了20年前上岛办证的胡文夕,激动地拉住了她的手。自2024年10月以来,胡文夕和她的同事们一起到登步、白沙、蚂蚁岛、虾峙等海岛,为即将期满换证的群众提供集中换证服务1200余人次。
二十五个寒暑的数据已无从计量,仅近五年,胡文夕就累计为辖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办证、送证服务360余次,为老幼孕残开辟“绿色通道”90余次,通过下班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考场驻点服务点方式累计为20余名考生提供办证服务,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疑难杂症”50余件。看到胡文夕,那句“群众的急难就是我们的生物钟”突然有了鲜活注脚。
甘于奉献,她是警营之中的“孺子牛”
胡文夕几乎每天都第一个到岗,把窗口的设备电脑都一一点亮,下班前也仔细核对系统、整理台账,确保没有一件事项遗留才安心离开。
那天就是这样,已是下班时间,胡文夕还在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手头工作。就在她即将关门离开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只见市民沈先生神色慌张出现在门口。“警察同志,我的身份证丢了,明天一早就要用,可怎么办?”沈先生焦急求助。
胡文夕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为沈先生开通“绿色通道”。不到半小时,沈先生便接过还带着塑封机余温的临时身份证件,他连连道谢:“真的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明天出行就麻烦了。”而胡文夕只是微笑着摆摆手,在她看来,群众的感谢是化解一切疲惫的良药。
二十五载寒来暑往,九千多个日日夜夜,胡文夕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热情与执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胡文夕用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在小小的办证窗口,展现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巾帼风采,铸就起闪闪发亮的服务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