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借钱给我是信任我,我怎能忘恩负义?”

一位八旬老人走完20余年“诚信长征”

记者 汪超群  通讯员 乐羽雷 吴琼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第 02 版 )

诚实守信

本报讯 “终于把债还清了,这辈子总算没有亏欠任何人了。”9月16日下午,当普陀法院执行局干警将结案通知书交到81岁的李先生手上,李先生的声音几度哽咽,“这条诚信还款的路走得太不容易了,我们做到了……”

事情要回溯到20多年前。2001年,李先生投资经营的冷库因效益不佳而倒闭,多名债权人将他告上法庭。法院虽依法处置了冷库资产,但所得款项远不足以偿还欠款。此后几年,又陆续有其他债权人起诉,李先生的债务总额超72万元。为了还债,李先生卖掉了名下唯一一套住房,偿还了40余万元。但债务缺口仍有30余万元,而他名下已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别人借钱给我是信任我,我怎能忘恩负义?做人要讲信用,欠人家的钱,只要我还干得动,慢慢还,一定能还上!”李先生和妻子商量后,毅然决定外出打工赚钱还债。

此后,夫妻俩在宁波开过快餐店,也做过兔子养殖,省吃俭用攒下的每一笔辛苦钱,都雷打不动打进了法院账户。“他每次汇进来的款项是9600元,数额不大,但整整8年从未间断。”说起李先生还款的过程,承办法官也为之动容。

随着年岁已高,李先生夫妻俩逐渐病痛缠身,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完成债务清偿,李先生在家人帮助下,东拼西凑,下决心在有生之年一次性还清剩余债务。

今年9月的一天,年过八旬的李先生在女儿陪同下,颤颤巍巍地捧着17万元现金,走进普陀法院。过了几天,他又将最后6万余元打进了法院账户,债务终于结清。“债没了,人轻松了!”李先生对承办法官说。

李先生的债务共涉及31名债权人,其中几名已经离世。在分配款项过程中,承办法官逐一向债权人或其子女讲述了李先生这些年来的艰辛历程,每个人都被这份信义打动,一致同意免除借款利息。

“像老李这样不‘躺平’、不推诿,靠自身不懈努力践行诚信担当,值得大家赞赏和学习。”承办法官提醒失信被执行人,生活困苦不是躲债的理由,坚守诚信才能不被人看轻。及时履行法定义务,不仅是对法律的敬畏,也是对个人信用的无悔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