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智能化升级必将让就业场景更加宽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4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一叶扁舟
9月3日下午,定海文化广场,全市首台无人驾驶清洁车——“福龙马”牌FLMSD15智能清扫机器人正式亮相。这台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纯电动力清扫机器人,在广场既定路线自主完成清扫、垃圾倾倒、加水充电等全流程作业(据《舟山晚报》9月6日报道)。炎炎烈日下,无人驾驶清洁车闪亮登场,这无疑是现代科技带给环卫工人的一份美好福祉。由此想到,智能化升级使劳动更有尊严,也必将让就业场景更加宽阔。
环卫工人为何总被慰问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美容师”,他们的辛勤劳动既光荣又辛苦。1959年10月26日,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多年以来,环卫工人一直受到全社会尊重。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雍呼吁设立“全国环卫工人节”。
然而,温暖之中恐怕也有一份酸楚。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逢年过节,但凡有关爱一线劳动者的慰问活动,环卫工人总是“少不了”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为社会作贡献,也都在付出心血和汗水,环卫工人为何总被慰问?原因多半是他们干着一般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
正因如此,环卫工人虽然光荣但并不热门。在舟山街头劳作的环卫工人,多为年龄偏大的外地务工人员,几乎找不到年轻人的身影。这也难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对弱势的环卫行业注定难成就业热门。换句话说,要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不能仅靠慰问和过节,更重要的是促进行业升级。
应该说,环卫行业也在与时俱进,尤其是各种先进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只不过,与整个社会相比,一线环卫工人依然辛苦。无人驾驶清洁车可在封闭园区、公园、广场等场景实现自动清扫、精准避障,有望彻底解决夏季高温作业中暑风险等痛点。多一些这样的“神器”,环卫工人的境遇就能逐步改善。
就业难往往难在“低不就”
事实上,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传统行业依然不少,通过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但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能释放出大量的就业机会。眼下之所以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两难”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落后产能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
在时传祥所处的年代,全社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人们普遍从事体力劳动,干哪一行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现在的情况显然不同,让大学生去从事缺乏技术含量的苦活累活,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专业荒废,对社会来说则是人才浪费,并非只需转变观念那么简单。真正需要转变的,恰恰是遭遇招工难的低端岗位。
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是如此。大学生、研究生充当快递小哥,也是令人心疼的人才错配现象。希望这只是一种暂时的过渡而不是一种常态,否则何苦要办这么多大学?无人驾驶清洁车的出现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假如快递行业也能通过智能化升级逐步改变辛苦奔波的投递方式,那些大学生、研究生不就可以变蓝领为白领了吗?
就业难,往往就难在“低不就”。产能落后的生产车间越来越招不到人,而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又不愿屈就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端岗位,从而导致结构性矛盾。社会日益老龄化,意味着传统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终结,全新的知识红利时代正在开启,唯有加速智能化升级才能化危为机,从而开辟就业新场景。
多点突破展示良好开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他指出,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能否抓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等新技术密集爆发的“窗口期”,不仅关系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实际成效,也直接关乎就业新场景的开辟和民生新福祉的提升。令人欣喜的是,智能化升级的多点突破让现代海洋城市亮点纷呈。
在宁波舟山港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堆场集卡穿梭往来,展示着高品质与高效率;
衢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在建设5G专网与设备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了清舱作业无人化,使原本繁重的清舱业务变得轻松高效;
岱山县数据服务中心联合舟山千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低空玻璃幕墙无人机清洗演示,搭载清洗设备的大疆经纬M350RTK无人机成功完成对高楼玻璃幕墙的高效清洗……这些与无人驾驶清洁车相媲美的创新突破,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还展现出更有尊严的劳动、更有前景的职业。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机器换人、人机协同不断展示全新的工作场景,多点突破必将由点到面形成规模效应,美好未来可期可盼。当下,尤其应聚焦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的岗位工种,攻坚克难积极实施智能化升级,有效增进普通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