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绵绵翠竹长
赵行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10日 第 05 版 )
逢“清明节”“教师节”时,我就特别思念何竹龄老师。如果说父母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导师,那么何老师是我除父母以外的第一位人生师长。她对我的殷殷之情,特别是体悯弱势的品格,我始终铭记在心。她对我的谆谆教诲,则成为我毕生的精神动力、奋斗力量。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而极度贫穷的渔民家庭,8岁时来到“闸口小学分部”报名,入读一年级。“闸口小学分部”位于高亭闸口翁家岙的原“闸口农业大队”队部大门入口处。也是从那时起,我受到何竹龄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教导。
何老师身体瘦弱,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她总是忘我工作,上班第一个到校,下班最后一个离校,是全校师生公认的母爱型校长。那个年代,姐妹俩、姐弟仨在同一班级,大小年龄相差四五岁的现象,各个班级都有;一些顽劣男生戏闹课堂、欺侮年轻教师的事时有发生。有些青年教师被顽劣学生欺侮后,常哭着找何校长。每当这时,她总是用银铃般的中低音,以慈母般体贴的语言进行劝慰,然后将带头闹事的顽劣学生叫到校长办公室。那些受训责的学生从校长室出来后,会自己向被欺侮的老师“嬉笑”着检讨、问好。
对考试成绩差的,特别是那些常常将书包藏到某个角落里去逃课的顽劣学生,何老师则是如慈母般谆谆教导;对我这样一个不能及时上交作业,两天缺课、三天迟到的“差生”,她经常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去:“赵行法同学,老师知道,侬勿是不想学习、不肯努力,实在是因为侬要帮侬母亲‘割猪草’‘斫柴’‘抬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侬每门成绩还能保持在90分上下,确实是不容易了。如果有时间让侬安心学习的话,成绩肯定还能大幅度提上去。侬今后如果发现不懂的问题,可以大胆地问老师,也可以到办公室来问我,不要怕难为情。”
一番话说得我热泪滚滚地往下流,暗自下决心要更努力,不辜负老师的厚爱。
可我家里太穷了,每学期1元5角的学费都要东拼西凑,往往还要拖延至学期快要结束时才能交清,还是5角、1元的分次缴纳。在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双重挤压下,我的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课堂上班主任老师对几名未交清学费的同学进行点名催缴,我是其中之一,我更是感到无地自容,可又深知母亲也无能为力,回家也不敢跟母亲说。
得知班主任老师催讨后,何校长又把我叫到办公室:“老师知道侬实在困难,不是赖着不肯交。到下星期,老师发工资后,先给侬代缴好,待侬母亲给侬了,再还我,可以吗?”
一星期后,母亲不知从哪里筹到了3元钞票,面额都是1角、2角、5角的,分给我和大妹妹。当我将1元5角钱交给班主任老师时,被告知何校长已替我垫付了,我于是请班主任老师替我还给何校长。
1969年下半学年,老师布置作业,叫每个学生写一篇“学习与实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作文。我实在是想不出要写什么、怎么写,就将上学期用春节期间从外婆、阿姨处得到的“压岁钿”,经母亲同意后交学费的事作为素材,写成了一篇,题目就是“学习与实践”。第二年“清明节”祭扫活动结束后,我们来到“大岙小学”操场,参加全县中小学学生大会,会上表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没想到我是全县6名受表彰者之一,特别是,我的作文还作为“范文”由班主任老师在大会上进行了朗读,而且是全县小学年级段唯一的“范文”。当表彰名单宣布、朗读“范文”时,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主持大会的县教育局领导再次点名,班主任老师催促我上台领奖时,我才体会到这是真实的。
1970年8月,我父亲在上海横沙港口从渔船上落海遇难,家里雪上加霜,陷入了绝境。不多久,我爷爷也因悲痛过度而离世了。
何老师得悉后,数次找我谈话,给予劝慰、关怀,默默地陪我流泪。得知我母亲劝我休学的消息后,她赶到我家,动员母亲让我继续上学,并向我母亲承诺,可以让我随时请假,以便让我做完母亲安排给我的家庭劳动。在何老师的劝导下,我母亲最后同意我完成小学学业。在何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下,尽管是经常请假缺课和迟到,但我还是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学业,毕业考的成绩大大超过了可以升学读初中的划线。
但我放弃了升学。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一家3只书包,光是每年的书学费都要超过15元,这确实是叫我母亲难以承担的。1972年春节前的一天,我在家门口劈木柴,见四年级班主任陈荷娣老师从我家门口经过。我向陈老师问好,突然间一个冲动涌上来,对陈老师说,请她带信给何校长,自己想报名升学。陈荷娣老师满口答应,但她又说:“很可能已经太迟了,听说升学名单早已上报了。”
我提心吊胆地过了一个星期,以为没有希望了。到正月初八,翁同学给我带来了“初中入学通知书”。他告诉我说:接到陈荷娣老师的口信后,何校长很高兴,因临近春节,教育局领导很难找,所以直到今天才办妥补报手续。何校长要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克服一切困难,把初中读完。我一阵感动,咬了咬牙。
后来,虽然我只读了一学期初中,辜负了何校长的期望,但这一学期的初中历程,还是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知识,特别是实现了自己进入岱山最高学府“岱山中学”学习的强烈欲望。但之后的我,无论做什么,都牢记着何竹龄校长等师尊的关爱和鼓励,并以之为动力,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