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动态

嵊泗公安 碧海银滩“平安符”

江世宇/文 杜涛/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5日 第 04 版 )

  图为嵊泗县公安局民警联合涉海相关单位前往海礁岛开展生态联勤检查

晨光中的嵊泗列岛,如散落在东海的珍珠,碧海环抱、金沙绵延。在基湖沙滩边上,民警卜思凯带领“山海守护人”蓝色生态义警队伍正在巡逻,不时捡起游客遗落的塑料瓶,“现在每天来沙滩散步的游客多了,咱这‘生态卫士'的责任也更重了。”卜思凯的话,道出了嵊泗公安全体民警的心声。近年来,嵊泗公安以生态警务为抓手,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岸线,用科技守护每一片海域,让这座海岛城市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碧海银滩“平安符”。

智慧警务,科技赋能海域防控

“过去育苗期,全所三分之二警力要花大部分时间在岸边巡逻,现在无人机半小时就能完成全域覆盖。”枸杞派出所所长王胜杰指着屏幕上的“智治海安”系统介绍。

依托“智慧养殖”平台,构建数据自动化采集监测体系,利用“卫星遥感+雷达探测+经纬度识别”技术,进行标准化“海上电子网络”划分,将全县704艘养殖渔船,1.7万块养殖桁地、3.45万亩养殖海域信息全量纳入形成数据资产,实现养殖全要素云端监测。

“以前养殖户为多赚点钱,悄悄扩大养殖范围,导致海水流通不畅,现在系统一扫描就清清楚楚,谁也不敢再违规了。”枸杞派出所民警小朱说。如今的养殖区,白色浮球整齐排列,海水清澈见底,昔日的“养殖污染区”变成了“生态示范区”。

铁腕执法,亮剑生态违法犯罪

今年6月,嵊泗公安通过无人机巡航时,一艘渔船轮廓格外扎眼,民警立即乘坐巡逻艇出击。靠近渔船时,只见2名渔民蹲在甲板上拼命拽网绳,网眼密得像筛子,小鱼苗卡在网眼里蹦跶,见民警到来,船上的渔民手忙脚乱往海里推网,被民警及时制止。最终,该2人因非法捕捞被依法处理。

针对非法捕捞、违规排污等问题,嵊泗公安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以铁腕执法筑牢东海生态防线。通过无人机巡航、岸线监控和海上伏击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打击各类生态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已查处非法捕捞案件7起,抓获涉案人员13人,查扣禁用网具500余顶,办理无证驾驶机动船舶案件5起,行政拘留5人。

“每一起案件的查处,都是对生态安全的有力捍卫。”治安大队大队长王杰表示,通过建立“案件侦办—生态修复—长效监管”全链条工作模式,形成打击生态犯罪的高压态势。

多元联动,协同共治综合治理

“李船长,渔网别堆在码头,涨潮会被冲进海里!”8月15日,在黄龙乡渔港,“东海渔嫂”张杏娟跟着民警曾董军一起劝导渔民规范码放渔具、保护岸线环境。作为嵊泗公安组建的“生态义警”队伍成员,这些熟悉海岛的“活地图”一年来协助清理岸线垃圾6吨,成了生态守护的重要力量。

生态警务的实效,离不开多元共治的合力。嵊泗公安牵头成立“海洋生态联勤中心”,将公安、渔政、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

在基层,一支支由民警、渔民、民宿业主、志愿者组成的“生态义警”队伍活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68岁的老渔民王阿伯是岸线守望员的成员,每天出海捕鱼时,他都会带上垃圾袋,顺手打捞海漂垃圾,遇到违规行为及时上报派出所。“民警同志教我们用手机拍视频留证据,现在大家都是海洋的守护者”王阿伯说道。目前,全县已组建15支“生态义警”队伍,共有队员580人,今年已累计上报生态隐患24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