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挽损1700余万元!
“I”人陈红光反诈“E”能量
李琰/文 王涛/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05日 第 04 版 )
图为陈红光在对潜在诈骗受害人进行劝阻提醒
人物简介陈红光:1987年6月出生,浙江定海人,2011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定海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一级技术主管,入选我市高级人才,荣立三等功1次,获嘉奖3次。
典型“I”人陈红光,平日里沉默寡言,开会习惯性“隐身“角落倾听,非必要不发言;可一旦投入反诈战场,特别是面对潜在受害人或剖析诈骗套路时,他瞬间切换“E”人模式,语速飞快、手势翻飞,判若两人。
静,蛛丝马迹磨砺“刑技匠心”
痕迹检验需要极致的专注,而性格内向的陈红光恰好具备这份“痴劲”与“耐性”。
2013年寒冬,一起持刀入室恶性抢劫案现场因多人进出遭破坏,案件侦办一时陷入僵局。怎么办?陈红光敏锐锁定墙角的一小撮胶带,经过7个小时高强度显现比对,于凌晨4点成功比中关键痕迹,为案件在24小时内告破提供了决定性支撑。
十年来,他参与多起重大案件勘查,累计勘查各类案现场3500余起,出具痕迹检验鉴定书200余份无一差错。这份“于细微处见真章“的执着,助他在全市痕迹专业比武中摘得桂冠,荣获“浙江省公安机关刑事犯罪破案能手”称号,也成为了他最鲜明的职业印记。
当反诈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前沿阵地,这位同事口中“话不多,但做事绝对靠谱”的技术骨干,毫不迟疑地转战“数据链”。“电诈虽发生在虚拟空间,但异常资金流、特定通信模式、受害者心理,同样需要精准的‘检验'与‘解读'。”陈红光将刑技人的“匠心”融入反诈,在数据洪流中精准定位风险点,为后续精准预警与快速拦截奠定坚实基础。
动,争分夺秒阻断“电诈陷阱”
“老陈平时是惜字如金,但劝起受害人来,那是滔滔不绝。”同事的玩笑里,道出了陈红光工作的“另一面”。
今年3月14日,当工作群弹出“吴某3.8万元投资转账”信息时,正在吃午饭的陈红光扔下碗筷,火速赶到现场。彼时,对方正攥着20万元现金要去银行,他一把按住手提袋,瞬间切换到“话痨模式”。“这些都是‘军官'男友带人‘稳赚',结果呢?”“看!这个套路和你的聊天记录一模一样。”……3小时的苦劝,他翻出17个同类案例,条分缕析地拆解骗局,不仅保住了吴某23.8万元,还指导其成功提回前日被骗的2000元。
瞬间“I变E”已成为陈红光的工作常态。他曾在典当铺“飞身夺金”,护住受害人孩子的满月金镯;在ATM机前据理力争,凭半年水电记录拦下6.8万元“装修款”;在街头截停网约车,从待送包裹里翻出5万元现金;甚至巧施“反间计”,指导受害人假意追加投资,让骗子退回5.8万元“诚意金”……
陈红光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仅赢得了受害人的理解和感谢,更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三年来,他累计审核处置预警信息2.3万余条,涉及被劝阻群众1.9万余人,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成功处置线下取现预警32起,拦截被骗现金310余万元、黄金50余克。其突出事迹多次被省市级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传,淬炼战法筑牢“反诈防线”
令人钦佩的是,性格内敛的陈红光结合实战经验,总结提炼出了定海反诈战线最实用、最高效的“三分钟破防劝阻法”,成为了同事随身携带的“口袋宝典”。他不仅自己运用娴熟,更通过“传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
同事小丁至今记得,第一次独立劝阻失败后,陈红光默默递来一本记满“诀窍”的笔记本。一月后,小丁成功拦截一起7万元的“冒充领导”诈骗,受害人送来锦旗时,他发现陈红光只是远远看着,抿嘴笑了笑,便又盯上了数据屏。
三年来,陈红光围绕“取现预警核查规范”“反诈预警劝阻实战技巧”等核心内容,通过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等方式,对一线反诈劝阻民辅警开展50余场培训,覆盖警力4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队伍整体劝阻效能。
今年,作为反诈骨干的陈红光与战友们积极探索,率先在定海城区推行一体化反诈新模式,牵头组建全市首个“城区反诈劝阻专业队”,发展各行各业263个反诈“吹哨报到”联动群、1827名“吹哨员”,推动城区紧急预警2小时内办结率提升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