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加出文旅新滋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31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呼吸的鱼

“浪尖争霸鲜游普陀”活动在东港海滨成功举办。作为“普陀第一鲜”系列中“蟹逅普陀”的第二场盛会,清蒸小门子蟹、葱油白蟹、芙蓉蟹羹等地道海鲜,结合激烈精彩的篮球主题互动,不仅点燃了游客的味蕾,也激活了普陀夏日的文旅氛围(据《舟山日报》8月24日报道)。这场以蟹为媒、以赛会友的活动,既是普陀区域品牌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也为我们思考城市发展与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启示。

“海鲜+赛事”的模式,看似只是餐饮与体育的简单叠加,实则蕴含着城市经营与产业联动的深刻逻辑。从文旅角度而言,这种融合极大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层次。传统海鲜美食吸引的是饕客,体育赛事吸引的是观众,而两者结合则打造了一个集品味、观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场景。正如活动中“蟹语墙”、渔绳结手工、主题乐队表演等环节所展现的,文化记忆和场景体验正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从城市发展来看,“海鲜+”战略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它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更通过媒体传播与游客口碑,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形象——普陀不再只是一个海鲜产地,更是一个充满活力、欢迎四方来客的滨海休闲目的地。

“海鲜+”能否真正释放长远效益,关键在于后续能否做好“+”的深化与创新。首先,应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跨界联动。除了体育,还可以探索“海鲜+音乐”“海鲜+艺术”“海鲜+研学”等多元形态,打造季度性、年度性的标志性节庆,形成持续影响力。其次,要注重科技与文化的双向赋能。例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扩大传播声量,推出数字藏品、沉浸式体验馆等新业态,同时深挖渔区文化底蕴,将渔民画、渔民号子等非遗元素融入体验设计,实现“既好吃又好玩,还有故事可讲”。最后,需秉持全域旅游理念,将活动效应转化为常态化供给。开发海鲜主题旅游线路、推出“海鲜地图”小程序、设立海鲜文化展示中心等,让游客无论是否逢节逢赛,都能体验普陀之“鲜”。

以海鲜为原点,普陀正在探索一条以特色物产驱动文旅、以文旅带动产业增值的发展路径。期待未来“普陀第一鲜”能持续拓展“+”的边界,融合山海资源优势,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性、有记忆点的文旅场景,让舌尖的鲜味与城市的魅力真正留在每位游客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