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舟山实践
聚海岛文脉之力 育海韵文艺精品
——舟山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20年纪事
记者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8日 第 02 版 )
电影《我叫刘安顺》在桃花岛杀青 资料图
文化要发展,精品是标志。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作出一系列部署: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扶持和推动文艺、社科、新闻、出版四类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大省品位。
20年来,舟山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创作培育海韵文艺精品。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成功孕育出一批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文艺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海洋文化的魅力。
山海风光助力影视佳作频出
8月19日,院线电影《东极岛》上映12天,斩获票房3.37亿元,其首日票房目前在今年全国暑期档电影中排第四位。这部取材于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被列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演作品,从8月8日开始在全国公映。放映期间,该影片立足国际视野、赓续舟山传统非遗文化,以及思想基调中流露的“普世价值”为人所称道。而再一次走入全国观众视野的东极诸岛,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带火一座城,这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10多年前,国内第一拨影视拍摄热潮带火了桃花岛旅游业,使其成为浙江省首个海岛影视拍摄基地。而近年来,舟山影视产业发展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2022年,浙江省广电局网络影视剧审查中心落地舟山,为我市布局建设“海上影视之城”带来新机遇。据统计,2022年以来,我市吸引超百部影视剧拍摄,拉动消费超2亿元,40余家影视企业落户。凭借取景优势,2年里有38部网剧在舟山生产,出海及计划出海网剧9部。去年,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荣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第十二届浙江电影“凤凰奖”优秀纪录片奖。
随着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如今的舟山又新添了很多风情各异的城市景观,升级改造了渔农村,能满足不同影视题材拍摄的需求。定海“中国海莱坞文化创意园”、嵊泗花鸟微剧光影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预计年内完工,也为舟山打造“全域影视文化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舟山以“全域影视”“影视小岛”形象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通过进一步深化与国内著名影视机构的合作,我市积极引进优质资源,通过整合海岛资源、优化拍摄服务、打造特色取景地等方式,不断提升影视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舟山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幕之上。
未来,随着“海上影视之城”建设的深入推进,舟山有望形成集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人才培养、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影视产业新高地。
三毛文化润城铸就文学品牌
日前,由定海区委宣传部主办的“我语三毛在定海”征文活动结束,收到投稿百余篇,多来自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三毛文学世界与定海文化根脉,正有无数的年轻血液汇聚。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的诸多配套活动,正让这一知名散文奖项的生命力持续澎湃。
今年4月20日,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在定海迎来颁奖盛典,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家齐聚一堂,展开文学对话。定海集10年之力打造的这一文化品牌,在这一刻熠熠生辉。而后续的诸多配套活动,让文学的光芒持续照亮定海古城并散播之江大地。
涵盖文学对话、展览、研学三大板块的三毛文学周活动亮点纷呈,“心海之歌——三毛文学手稿特展”在浙江文学馆开展,三毛散文奖标识、历届获奖作品集等元素亮相浙江文学馆。“定海文韵·名家讲堂”邀请李敬泽、陆春祥、陈年喜、吴佳骏等三毛散文奖终评委、获奖作家来到岛城校园开展讲座,在莘莘学子心田播撒文学种子……
“三毛散文奖创立至今已历经十年,其对于散文创作的研究、方向的指导意义毋庸置疑。同时,在历届持续打造中,三毛散文奖‘以文润城’的显著特色得以充分体现。”定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毛散文奖创造了一个人文盛会和文学盛宴,集结起一大批文化人共同关注、关心、关爱这座城市。这同样也是如今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能够让外来者所羡,并对城市产生依赖和情感,那这样的城市文化才是真正值得弘扬的文化。
今后,这篇以文润城的文章仍将继续书写,以传承三毛人文精神为契机,深入梳理定海文化脉络,讲好人文故事,展现城市内涵,以三毛文化为核心,培育出更多可看、可听、可玩、可感的文化元素,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助力“景秀、业兴、风淳、人和”的魅力港城建设。
扶持精品孕育激活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市实施重大项目引领战略,大力培育本土文艺作品创作力量。2019年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成立以来,视觉艺术《“大海·家园”舟山渔民画创作工程》等13个项目入选基金资助项目,创作了一批具有全省影响力和舟山辨识度的精品力作。
《浙江省地域性绘画研究项目:舟山渔民画艺术》在杭州展览馆展出。小说集《马厩岛》选录作品《制琴师》入选《收获》文学榜,并荣获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长篇报告文学《逐梦远洋》入选“浙江文学榜(2021~2023)”和“2023浙版好书年度榜”。长篇小说《海上繁花》入选2023百道好书榜年榜,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本土动画片《桃花猫和东海鱼》登陆央视少儿动画大放映栏目。
2023年,我市出台《舟山市文艺精品扶持办法》,推动海岛文艺精品迭出。我市每年组织开展舟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申报项目评选工作,迄今共扶持项目32个,涵盖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
2024年,全市共有7件作品获“浙江美术奖”,5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漆画《东方大港》系列作品入选全国漆画展、全国美展。
在文艺创作“攀峰计划”引领下,相关部门邀请省级专家开展舞蹈、音乐等创作,推动海韵文艺精品创作获多项重大奖项。表演唱《数幸福》获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双人舞《漫步云端》、小品《“热锅”上的爱》等5件作品获浙江省群星奖。
传统戏剧坚持新创与经典复排并举。2022年创排现代越剧大戏《浪尖上的蚂蚁岛》,获浙江省第十五届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2025年舟山市艺术剧院完成骨子老戏《盘妻索妻》复排,演出上座率超90%。
探索文艺精品“走出去”巡演模式,原创文旅大戏《观世音》开启全国规模巡演并赴新加坡交流演出;2023年创排《扬帆起航鼓舞大海》亮相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等。
网络文学同样精品频出,头部作家市场影响力显著。2020年9月,舟山市网络作家协会正式成立,吸纳会员40余名,标志着舟山网络文学创作进入组织化发展阶段。目前,舟山市网络作家协会共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11人,5人入选“新雨计划”青年网络文学人才库。
通过一系列精品文艺项目的实施,舟山不仅激活了本土文化的内生动力,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随着我市持续改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生态,不断完善组织引导和激励机制,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