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定海城隍庙前2号,一座黛瓦粉墙的江南老屋静静伫立。门前石碑上,被岁月侵蚀的字仍在讲述着80多年前发生的往事——
小小图书馆,东海抗日烽火中的精神灯塔
记者 吴建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22日 第 02 版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推开旧址大门,一眼望见木砖结构的老屋和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古朴的院落里种着橘子树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门前石碑上,“小小图书馆旧址”几个字虽被岁月侵蚀,却如镌刻在时光里的印记,彰显出这座老屋在舟山抗战史中的地位。
“名为‘小小’,实为星火,可成燎原之势。”“小小图书馆”首任馆长胡时杰的外甥女、今年85岁的胡亦男这样解读馆名的历史含义。
烽火岁月,城中小屋传播抗日思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为躲避战乱,一批失学失业的知识青年从上海回到家乡定海,他们为岛城民众带来了民族危亡、国土沦丧的惨痛消息,鼓舞民众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之中。
那一年,返乡青年胡时杰满怀一腔热血,在当时的《舟报》上发表评论痛陈时弊、宣传抗战,很快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定海进步青年。在定海北门40号陈维周家,他们经常秘密举行聚会,教唱抗日歌曲,阅读上海抗日救国会寄来的刊物。
“起初书籍不足,大家就把各自家里的书报集中起来放到陈维周家,其他人到他家自行取阅,只限内部交流。”胡亦男介绍说。
那些承载着进步思想的书籍被小心翼翼地码放在竹筐中,最终数量有数百册。
1937年10月,这些书籍被转移到县前街胡时杰家中并公开出借,图书馆也正式成立。核心成员们提议为它起一个名字。有人提出学习上海的“蚁社图书馆”起名“蜜蜂图书馆”,但是最后选择了陈达夫提出的“小小图书馆”。胡时杰成了图书馆第一任馆长。三个月后,馆址迁至如今的城隍庙前2号,内设藏书室、阅览室和活动室。
在“小小图书馆”成立一周年前夕,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挥毫写下“定海小小图书馆成立一周年纪念”横幅,表达了对东海儿女的钦佩与期待,“小小图书馆”这几个字也被做成木框挂在了显眼位置。
在全盛时期,“小小图书馆”出借的书籍有四千余册,随后还在沈家门、白泉、岱山东沙等地设立分馆。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被吸引到这里,不仅有学生、教师、店员,甚至连国民政府的一些职员也偷偷前来借阅。鼎盛时期,持证读者近2000人,“小小图书馆”成为海岛抗日思想传播的重要枢纽。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火种,在漫漫长夜中倔强闪烁,最终汇聚成撕裂黑暗的熊熊烈焰,点燃了席卷大地的革命风暴。
1939年6月,定海沦陷,日伪当局强行关闭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多被焚毁。在中共地下党的牵线下,“小小图书馆”骨干胡时杰、江厥成、孙寿昌、陈安卿等6人启程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
据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受“小小图书馆”影响,30余名舟山青年分批加入了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些人留在了定海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小小图书馆”主要工作人员张叔馨、陈庆恒等相继牺牲在抗日战场。
舟山解放,重塑抗战重要记忆
“小小图书馆”在民族危亡时刻,起到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重要作用,成为舟山永恒的抗战记忆。
1950年5月舟山解放后,留在舟山的原“小小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和读者,为继续发扬“小小图书馆”的革命传统,报经定海县人民政府批准,于当年6月恢复了“小小图书馆”,并通过在上海工作的老同志,再次请郭沫若为其题字。
2002年5月20日,在舟山有关人士的推动下,城隍庙前2号的“小小图书馆”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2016年,经过1年多的筹备,位于舟山图书馆四楼的“东海小小图书馆”专题展区对外开放。这里的装修模仿解放前定海民房风格,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小小图书馆”遗存下来的各类图书,总数有50余册,其中有不少名人、红色革命文献。
展区内还设有专题展览,以“东海举烽火”“抗日做先锋”“投身新四军”“功名载史册”四大板块,介绍“小小图书馆”所处的抗战烽火岁月,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图书馆人、革命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澎湃的抗日斗志。
新时代,青年接过传承接力棒
10年前,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在做老兵口述史抢救性整理中,总是听老兵们提及“小小图书馆”,这个地方似乎是他们青春岁月挥之不去的记忆。
“当时我们很好奇,‘小小图书馆’究竟在哪?有些什么故事?”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李忆说,几乎所有队员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他们查阅了许多史料,才熟悉了舟山抗日历史上这个重要的环节。
历史需要代代相传,革命精神要有人继承,这些真实的抗日故事正是最好的教科书。2015年3月,志愿服务队联合定海区志愿者协会,启动了“小小图书馆”——舟山抗战宣传根据地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希望更多地挖掘、传播这段珍贵的历史。
志愿服务队逐一寻访健在的20余名“小小图书馆”读者,录制了总时长206小时的口述历史视频。在舟山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在该馆四楼再现了“小小图书馆”的情景。这里和定海古城内的“小小图书馆”旧址一起成为了舟山红色教育基地,关于“小小图书馆”的历史也在2021年被正式写入舟山市乡土教材,成为全市小学生德育必修课。
“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也定期组织我市中小学生开展“我来讲小小故事”等活动,与市、区相关部门合作培养“红领巾讲解员”600多名,累计开展5000余场宣讲,覆盖6万余人次,引导青少年自发传播“小小图书馆”的历史。
根据去年底开展的一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小学生关于“小小图书馆”红色历史的知晓率已经达到了94%。从当年的抗日救亡到如今的历史课堂,“小小图书馆”传承着珍贵的红色历史,弘扬着爱国主义精神,彰显出穿越时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