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教师: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海客谈|薛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第 04 版 )
从邱雅重返大衢中学执教,到朱锁霞为长峙校区年轻教师指点迷津,我市“银龄讲学计划”自启动以来,已成为离岛教育生态中一道坚韧而温暖的风景线(据《舟山晚报》8月3日报道)。这些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不仅缓解了海岛学校优质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更如春风化雨般激活了课堂与教研的活力,邱雅所带班级英语成绩的显著跃升便是最好的诠释。
然而成绩背后亦有隐忧。正如舟山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屠永岚所指出的,当全省各地纷纷加入银龄教师招募行列时,地处海岛、交通不便的我市学校吸引力相对不足。一年一签的合同模式,更让部分银龄教师自感如同“救火队员”,其稳定性与长期效能受到制约。这深刻揭示出该计划在可持续性上所面临的瓶颈:如何超越临时性“输血”,转向培养内源性“造血”能力?
银龄教师不该只是填补空缺的“临时工”,他们应是点燃乡村教育未来之光的“传薪者”。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佳点明关键:学校不仅要看重老教师“顶岗”的即时价值,更应珍视其“带教”的长远价值。朱锁霞带动整个中段数学教学组备课水平提升的事实证明,银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才是对海岛教育土壤最深层的滋养。
为让银龄力量推动从“输血”向“造血”的战略转型,急需构建系统性支撑:
一是精准定位,激活“传帮带”核心价值。政策层面需明确规定银龄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外,须有足够时间通过听课评课、开设示范课与专题讲座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并建立规范流程与评价体系,将其宝贵的教学智慧转化为年轻教师成长的阶梯。
二是强化激励,破解海岛招募留任难题。应加大对海岛、乡村地区招募的政策倾斜,按服务地区艰苦程度实施差异化补贴,增强岗位吸引力。由省教育厅或者市教育局牵头统筹招募,定向设岗,精准匹配海岛需求,破解信息不对称的掣肘。
三是创新机制,探索“以教换养”舟山路径。我市可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如杭州“时间银行”将支教时长兑换为养老护理服务,宁波“银龄积分制”以服务时长兑换优先入住养老社区资格。探索符合舟山实际的“以教换养”地方模式,为银龄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扎根海岛。
银龄教师计划,承载着教育均衡与老龄化社会协同治理的双重期待。唯有通过明确定位、强化激励与机制创新三管齐下,方能让加盟我市的银龄教师奉献之光持久闪耀于海岛课堂,使银龄智慧真正化作离岛教育自我“造血”的不竭源泉——这既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务实之举,也是对奉献者最温暖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