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贻贝走向全国的示范意义
海客谈|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第 04 版 )
新鲜捕捞上岸的贻贝经过多重清洗、自动化组合称重、无水充氧锁鲜包装等工序后,被装上冷链运输车……8月5日,一米八海洋科技(舟山)有限公司生产的嵊泗“鲜活贻贝”迎来首次大规模上架,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盒马主要门店上市销售。今年,嵊泗贻贝养殖面积3.23万亩,7月底进入旺收季,预计年产量可达8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据《舟山日报》8月7日报道)。曾经经营粗放、销路不畅的嵊泗贻贝,如今精细加工、产销两旺,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市场。嵊泗贻贝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可喜变化令人欢欣鼓舞,也颇具示范意义。
养得好还得卖得好
有赖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成熟的养殖技术,嵊泗贻贝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销售难现象也日益凸显。不拉长销售这块短板,效益难以充分体现、规模无法继续拓展,贻贝养殖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海岛共富产业。
养得好还得卖得好,否则就难免丰产不丰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嵊泗贻贝要打开销路,同样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打造特色品牌、畅通销售渠道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毫无疑问,要把“家门口买卖”做到全国市场并不容易。在几年前的市两会上,破解嵊泗贻贝“卖难”问题一度成为热点。面对嵊泗养殖户的求助,有关部门及网上平台热情响应,但结果却因为产品过于粗放而难以在网上销售。没有精致包装,没有冷链保鲜,大坨的冷冻贻贝怎能成为网购商品?可见,仅仅“养得好”是远远不够的。
“一米八公司把嵊泗贻贝推向了全国市场,让更多人、更大的市场认识并了解了嵊泗贻贝。他们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为嵊泗贻贝产业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枸杞乡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卖得好”的奥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品牌营销、包装运输等诸多环节形成闭环,才会有可靠的销售链。
初级产品需要标准化
近年来,嵊泗贻贝的品质屡获认可。今年1月,一米八海洋科技(舟山)有限公司选送的“鲜活贻贝”获得国际风味评鉴所最高级别的三星奖章,该奖项被誉为“食品界奥斯卡”;5月,该产品通过全国首个贝类无抗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认可度。今年该公司仍将着重抓品控标准的升级,引进智能化分选设备,投入贻贝静养工艺,进一步提高“鲜活贻贝”的品质。
可见,标准化是实现高品质的基础和保障。嵊泗贻贝固然有良好口碑,但作为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未经加工或略作加工的初级产品,很难保持稳定的性价比。就如舟山梭子蟹的“顶呱呱”是就整体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每一只梭子蟹都是同样的肉肥膏满,品质一直存在着差异。一米八海洋科技(舟山)有限公司通过标准化生产,使“鲜活贻贝”保持稳定的高品质,这就为拓展市场创造了条件。
明明是“捞上来就能吃”的贻贝,为什么还要经过工厂化生产,道理就在于此。初级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只能凭经验甚至靠运气选购,这就很难获得市场广泛认同,也就无法摆上连锁门店的货架。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精细加工锁定品质,才能实现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从而满足消费者的稳定预期。
去年,“鲜活贻贝”销售超1000吨,成为“盒马鲜生”门店贝类销售排行榜攀升最为迅速的产品之一。消费者对“鲜活贻贝”的美誉度、忠诚度是建立在每一只贻贝都货真价实基础上的,销售火爆的背后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目前该公司已与当地贻贝产业链的10余家合作社、养殖户、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并希望通过更高的产品标准带动养殖模式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如此,产销两旺未来可期。
举一反三的探索值得期待
如何以标准化锁定高品质,走向全国的嵊泗贻贝无疑具有示范意义。舟山海鲜闻名遐迩,不少农产品同样品质优异,但也不同程度地面临销售困局。尤其是遇到丰收大年,需要在更大市场上销售产品时,“卖难”更显突出。不改变“丰年贱卖”现象,就难免影响共同富裕的成色。那么,标准化能否成为打开市场之门的“关键钥匙”?
梭子蟹是舟山海鲜中的明星产品,但消费者在选购时常有“开盲盒”的感觉,一旦看走了眼就可能花大价钱买了次品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热情。今夏“第一风”梭子蟹上市后,就有网友因买了“瘦子蟹”而在朋友圈吐槽。不良的消费体验,显然会影响到舟山梭子蟹“爬”向全国市场。而假如有“验蟹师”把关,将梭子蟹分级分类卖得明明白白,建议“肥的烤着吃、瘦的斩蟹酱、长膏的做呛蟹”,消费者就能放心下单。
这并非异想天开。近年来,水果产地的大型专业市场已开始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分级分类,“验瓜师”这一新职业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大众视野。经“验瓜师”之手的西瓜,可以让消费者吃得称心满意,尤其能让那些对甜度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精准消费,这无疑迎合了人们的高品质消费需求。而对于经营者来说,虽然在验瓜环节增加了成本,但通过精准分级减少了损耗,避免了纷争,整体销售更好,价格也更加公道。那么,舟山为何不可有“验蟹师”呢?
嵊泗贻贝走出困境、走向全国,成功经验大可举一反三。满足需求才能拉动消费,出产丰富的舟山理应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塑造名优品牌,在不断满足消费者绿色、智能、健康消费新需求的同时,让“一条鱼”以及更多海岛特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