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收获季正值酷暑,挖藕工人每天头顶烈日浸在淤泥里劳作9个小时,工资虽不低,这份辛苦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他们在水温高达40℃的荷塘忙碌着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龚恩磊 文/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第 02 版 )

热辣滚烫的坚守

8月12日上午,定海区岑港街道,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司前村的一处荷塘。64岁的挖藕工人陈荣头戴遮阳帽、身穿防水裤,一手拿着高压水枪,跪在荷塘淤泥中缓缓移动。摸索到藕簪后,他便迅速用水枪冲开水底淤泥,稍一使劲,就把一根新鲜的莲藕拉出了水面。

田埂旁,34岁的安徽巢湖人陈亚吉铆足了劲,硬生生把装满约150公斤莲藕的小木船拖上岸(见图)。他从2013年在舟山种莲藕,这处荷塘便是他承包的160多亩荷塘的其中一处。“去年种下的藕种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现在正是挖藕高峰期。”陈亚吉指着荷塘告诉记者,在塘里忙碌的陈荣正是请来帮忙的自家大伯,来舟山从事挖藕也有5年了。

莲藕好吃,挖藕不易。在这样的酷暑季节,每名挖藕工人每天的工资在550元左右。“每天清晨5点左右出工,干到11点多吃午饭和休息,再从下午2点多接着干到5点多,吃住由雇主负责。”陈亚吉说,工资虽然不低,但这份辛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方便挖藕,靠近田埂的半边荷塘已被割光荷叶。上午10时许,站在塘边田埂上,水面反射着刺眼的白光,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淤泥的腥味扑面而来……没多久,记者身上就渗出了热汗。

烈日照射下的荷塘,水温最高时超过40益,身穿防水裤的陈亚吉早已大汗淋漓,身上的T恤衫被汗水浸透。“挖藕前,我们得先割掉成片的荷叶。”陈亚吉说,在外人眼中,轻舟划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场景似乎很有意境,但在挖藕工人看来,密集的莲叶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阻挡了空气流通,让人透不过气。

“荷叶割掉后,一个星期内就要把底下的藕挖光,否则它们会因为缺失养分而在高温下腐烂。”太阳越发毒辣,陈亚吉半截身子陷在褐色的泥浆里,溅到脸上的泥点很快变干,又和汗水掺杂一起,在黝黑的皮肤上留下几道浅色的沟壑。顾不上擦去污垢,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滚烫的泥塘里重复着摸索、挖藕的动作。

藕挖出来后,还要经过一道清洗工序。陈亚吉把藕倒在荷塘边的水渠里,撑起一顶遮阳伞,又拿来凳子坐在水中,认真清洗附在藕上面的淤泥。“洗的时候还不能太用力,否则要擦破藕的表皮。如果挖起来的藕节是破的就要整条扔掉,因为淤泥会进到藕里影响销售。”陈亚吉拿起一根藕,向记者比划着如何挑拣、处理才能获得干净合格的藕。

陈亚吉告诉记者,在他老家的村里,莲藕产业很发达,80%的村民从事跟莲藕种植相关的产业,也有很多村民像他一样来到外地承包莲藕种植塘。“外地藕今年丰收,来舟山销售的比以往多,价格竞争比较厉害。”陈亚吉说,他的荷塘每天挖500多公斤藕,批发价维持在每公斤10元左右,一般当天都能卖光。

接近晌午,到了该吃饭休息的时间,陈亚吉起身从荷塘里出来,用一块长毯子盖住漂浮在水上的莲藕,脱下防水裤准备回家。“下午好好休息一会儿,晚上深夜还要去城区批发点守着,把今天挖上来的藕都卖掉。”陈亚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