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酷暑中,甬舟集装箱码头现场控制班指导员章海斌从早上8时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天走2万步,衣服上结出了盐花
记者 黄燕玲/文 范家乐/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5日 第 02 版 )
热辣滚烫的坚守
8月11日早上8时,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的气温已经开始攀升。码头现场控制班指导员章海斌早早地到岗,开始了“早八”到“晚八”的12小时运转。
工作单显示“马士基埃德蒙顿”号集装箱船即将靠泊,将在码头卸载1000余只标准箱。章海斌第一时间确认桥吊位置,提醒司机让机到位,接着确认两红一蓝白共3面旗子是否准确安插在合适位置,确保船舶准确停靠。
来来回回几趟,仅过了半小时,章海斌衣服的后背就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今天还不算最热。”章海斌说。码头三面环山,风不大,一到夏天,码头就会变得酷热无比。“大家可能觉得,从海上吹来的风会凉快一些,但实际上,海水都被太阳晒热了,海风夹带着蒸发的水汽,吹在身上就像在蒸笼里烤一样。”章海斌边说边擦汗,汗水沿着安全帽的带子一滴滴流了下来。最热的时候,一天站下来,他的衣服上都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物质,那是海风吹来的水蒸气粘在衣服上,晒干蒸发后结成了盐花。
“马士基埃德蒙顿”开始慢慢停靠码头,章海斌的视线一刻都没有从船只上移开,他不断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避免因船舶位置没有靠准出现差错而影响下一艘船舶靠泊。
章海斌担任的指导员职务,是码头工作的“多面手”,既要负责当班期间作业现场的生产安全,又要负责与船方、船代及其他岗位的沟通,完成控制中心和值班长下发的任务指令,处理船舶从靠港到离港期间的突发情况等。他就像一个码头大管家,全程监管,抓好质量细节,并建立现场作业与控制中心之间精准高效的沟通桥梁,为现场作业把好关。
任务多、责任重。高温之下,章海斌没有一丝懈怠。
待“马士基埃德蒙顿”稳稳停靠,放下船梯,章海斌迎来了最酷热的一项工作——登船巡查(见图)。上船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在岗在位,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如何,作业进度如何,确保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集装箱船的舱面都是钢板做的,因为阳光直射暴晒,甲板的温度很高,加上船上机器运转产生的散热,热上加热。白天不戴手套,我都不敢去碰船上的工具,实在太烫了。”章海斌说。
高温天,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一线码头工作人员采取了各种防暑降温措施,其中包括人手一份的“防暑包”,里面放着矿泉水、盐汽水、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防晒面罩等防暑用品。这个背包章海斌每天出工必带,下了船,他第一时间从背包里拿出了一瓶水喝起来。“现在这个天气,我们一般每天要喝五六瓶水。”章海斌说,到了上午10时左右,码头边的矿泉水瓶收集桶里就已经放了一大摞矿泉水空瓶了。
趁着空隙,章海斌查了下一艘船靠泊的时间,然后还要去另一个泊位提前进行查看。当被问到两个泊位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他摆摆手说:“不远,走一会儿就到了。”一旁的同事开玩笑说:“他的话你们可别信,他每天微信步数至少2万步,对他来说,哪里都不远。”
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的一个泊位长度大约340米,5个泊位全长1700米左右。从龙门吊司机到现场控制班指导员,工作十多年来,章海斌在这1700米之间不停地来回穿梭,见证了他对码头岗位的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