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在修大型船舶部件的空间气温接近50℃,42岁女电焊工争分夺秒——
烈日下,她每天与焊花相伴近10小时
记者 俞浙前/文 何斌/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12日 第 02 版 )
热辣滚烫的坚守
立秋刚过,岛城的气温冲破了35°C,“秋老虎”的威力令人咂舌。
8月8日上午10时多,在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一处毫无遮挡的合龙焊接区,厚重的钢板上热气流微微扭曲。42岁的女电焊工马美英尽量把身体隐藏在巨大球艏部件的阴影下,在持续的焊花闪动和浅蓝色的烟雾笼罩中持续工作(见图)。
今年上半年,万邦重工累计完成修理和交付船舶73艘。进入火热的八月,这家船舶修造企业的生产节奏越发紧迫。偌大的厂区随处可听见机器轰鸣,船坞、船台上,人影憧憧、步履匆匆,电焊、气割的烟雾飘散在空气中,让人的呼吸不由得滞重起来。
马美英是班组中少有的女性,但提起她,同事们都会竖起拇指称赞。在焊接区,她和别的工人一样,戴面罩,穿全套劳保服,除了个子稍显矮小以外,没有性别的特殊处。只有在工作间隙休息时,她摘下脸上近乎湿透的面巾,笑容绽放时,才会展现一丝女性的柔和。
“刚才真有点喘不过气。”马美英拿起硕大的保温杯,往嘴里灌了几大口凉水,喘息稍匀。电焊的烟雾,有一种刺鼻的焦糊味,尤其高温天气下,即使旁边有鼓风机不停换气,这种气味依然呛人。
“做了6年电焊工,我现在工作中也能控制呼吸,但时间长了还是有些吃不消。”说这话时,马美英已经在球艏部件中连续焊接作业3小时。她当天是上白班,时间从上午7时至晚上7时,中午约有两个小时吃饭休息,按工作时长和工作量计酬。
马美英来自河南,2019年10月起在万邦重工工作。“她是个人才,短短6年就从一个学徒成长为高级技工,而且焊接和装配两门手艺都拿手,一般工人比不上她。”结构管系生产线主任助理孙传宗师傅对马美英不吝赞赏。
“最近,我们生产线的工期排得很紧。马美英在焊接的这个球艏部件,是滚装船‘费德里奥’号需更换球艏的一部分,共由4个部件拼装而成,重达150吨。球艏部位结构复杂,焊接难度高,而焊接工期只有20天,一组8名电焊工要争分夺秒地完成。”陈传宗介绍。
时间推移,气温越来越高,焊接场地中的铁板已经烫手,球艏隔断空间中气温接近50°C。马美英的劳保服已有大片被汗水湿透,接下来的工作只能到傍晚再继续。
但她并未休息,而是和工友转战装配场地。那里虽有遮阳棚,但依然挡不住高温。只见她手持气割枪,在氧炔焰的火光、飞溅的铁砂和刺鼻的油漆燃烧产生的烟雾中持续劳作着,切割线笔直延续,技能令人赞叹。
“俺和丈夫在这里工作生活了6年,万邦重工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苦点累点没什么,一艘艘从这儿开出去的大船里有俺们的劳动成果,也是很有成就感的。”马美英操着一口河南话对记者说。
眼下,正有成千上万名像马美英这样的船舶修造工人在酷暑高温中劳作奋斗,为蒸蒸日上的舟山船舶修造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