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东极岛》昨天全国公映,舟山和北京上演双城云连线

83年前的善良,要让全世界知道

记者 何菁/文 记者 姚凯乐/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8月09日 第 04 版 )

抱拳回礼,用“最中国”的方式为首映“云约会”画上句号

浩瀚的大海,孕育出英雄人民。昨晚,随着电影《东极岛》全国公映,“跟着电影去旅行·让全世界知道普陀”主题活动在舟山普陀举行,并与北京实时连线,展开了一场跨越1300公里的“云端之约”。全国888家影城同步直播这场特殊的映后交流,让观众在银幕外延续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感动。

要让全世界知道

傍晚时分,舟山大光明百盛巨幕影城(东港店)的外围,已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特意赶来的影迷和粉丝们。

19时08分,大银幕上,电影《东极岛》将人们的时间倒回至1942年。在惊涛骇浪之间,一群普通的中国舟山渔民冒着炮火,划着小船,冲向载满战俘的日本货轮。那一夜,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素昧平生的人打开一条生路。

电影《东极岛》取材自“里斯本丸”沉船事件。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货轮,押运1816名盟军战俘从中国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因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发射鱼雷击中。危难之际,舟山渔民不顾日军威胁,一次次划着小舢板冲入波涛汹涌的海中,挽救了384名英军战俘的生命。

这场跨越国界的救援,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性光辉的共鸣。观影过程中,许多观众被影片中的震撼场景与真挚情感深深触动,有人屏息凝神,有人热泪盈眶。

放映尾声,随着“献给血性的中国人”字样出现在大银幕,全场爆发出掌声。“谢谢你,中国人。”“如果不是中国人,我们家没有人能活到今天。”……一张张由英军战俘后代写满感谢语的蓝色纸条从天而降。

放映现场,导演管虎、费振翔,出品人及总制片人梁静,演员朱一龙、吴磊、倪妮悉数到场。当天,还是管虎与倪妮的生日,精心筹备的电影上映,重回故事发生地,让他们心情格外不同。“这样有血性的电影上映与我生日同天,是我的荣耀。”倪妮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影《东极岛》从国内出海走向全球大银幕,就是递出了一张来自中国的文化名片。“他们的无私,像东极岛的礁石,沉默却有力量。”站在舟山的放映现场,导演管虎话语里带着敬意。“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希望通过这段故事上映,让沉默的善良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响。”

闪亮的“舟山元素”

电影中,不光有立足国际视野的宏大格局,也有赓续传统文化的舟山非遗。

“绿眉毛”船的木帆划过浪尖,渔民号子混着海风撞进耳朵,这些带着咸腥味的“舟山密码”,是剧组对于舟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尊重。导演费振翔说,为了准确还原,剧组到舟山走访非遗传人和多位民间匠人,最终做了十几艘满足下海标准的渔船。

活动现场,朱一龙、吴磊、倪妮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电影中,朱一龙饰演的阿赑捕到鱼后,反手将第一条鱼丢回大海。这个他琢磨出的动作,源自渔民“第一网祭海”的古老传统,“这是渔民的传统,我们应该把他继承下来。”

影片里有个震撼人心的“眼技”:坐在小木船上,吴磊饰演的阿荡仰望巨大的战俘船时,眼神复杂,藏着震撼与冲击。“阿荡!你的勇敢,现在全世界都会看见。”他对着角色“阿荡”的喊话,引发两地观众共鸣,两地现场同时响起掌声。

“老祖宗说了,海上有难,必救!”这是影片里倪妮饰演的阿花的台词。阿花也是片中的重要角色,是她率领着村民开船出海救人。倪妮说:“我觉得不光是阿花,这个决定放在当时岛上任何一个渔民身上,可能都会做出同样选择。”

电影《东极岛》上映首日,舟山市民观影热情高涨。昨天一大早,青年渔民王皓就去买票,看完电影,手机里还存着父亲出海的视频:“以前觉得爷爷们救人是‘胆子大’,现在才懂,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市民徐女士特地带着10岁的女儿小婷去看了电影。“想让她了解这段关于我们舟山的历史,孩子看了也很感动。”小婷说,自己最喜欢影片里倪妮饰演的阿花,是一个很有气概的女性角色。

一场“跨代对话”

整场活动高潮,属于一场“跨代对话”。观影后,救援渔民后代吴布伟、吴小飞、李辉、胡亦芳等难忍激动之情,看着银幕上与祖辈故事重叠的场景,“仿佛穿越时空见到了先辈的风采。”他们感谢主创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壮举被全世界看见。

发生在83年前的那段救援故事,今年74岁的胡亦芳从小听到大。看着银幕,胡亦芳眼里闪着光。观影中,吴小飞几次红了眼眶,她说电影中的场景让她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看到先辈的勇敢,真的很感动,也很自豪。

在舟山,电影《东极岛》照进了现实。在东极镇东福山岛开海鲜店的王裕斌和杨小平勇救落水游客的视频,近日火遍网络,昨晚他俩也来到了首映活动现场。“海上有人,必救!”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岛渔民,王裕斌和杨小平的话掷地有声,现场再次响起掌声。

在北京的IMAX厅,观众们也被这份“平民英雄主义”震住。现场的外国留学生更是动情分享,在中国求学时感受到的热情善良,终于在电影里找到了温暖的源头——中国人帮助他人不是出于利益,只是源于本能,是他见过最闪亮的人性。

“里斯本丸”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儿维尼太太也专程来到舟山参加活动。昨晚,维尼太太刚步入影厅,救援渔民后代立刻上前拥抱,他们早已相识,成为好友。

观影中,银幕上救援的画面出现,维尼太太红了眼眶:“如果没有这些勇敢的渔民,384个家庭会失去亲人。现在,这段故事是我们家族记忆里的光。等电影在英国上映,我还要带全家人去看。这样的善意,该被全世界看见。”

当舟山和北京两地的灯光同时亮起,银幕上英军战俘抬手敬礼、舟山渔民抱拳回礼的画面,成了最动人的注脚。两种文化,在善良里达成了默契。最后,全国888家影城的观众学着渔民的样子抱拳致意,用这“最中国”的方式,为这场“云约会”画上句号。

而故事的传播,才刚刚开始。电影《东极岛》的全球上映计划已公布: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将于8月14日起陆续上映,其中8月22日在英国、美国上映。此次上映的版本为中文原声垣英文字幕。

夜色渐深,舟山港的灯火与北京的星空遥遥相对。83年前渔民划出的生命航线,正借着光影,在更多人心里,继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