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破圈对我市体旅融合创新升级的启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第 04 版 )

今年,一场名为“苏超”(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业余足球赛事席卷全国,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这场由江苏13个地级市组队参赛的省级联赛,凭借“草根基因”与“地域文化”的双核驱动,彻底颠覆传统体育赛事逻辑:从最初担忧“2000座位坐不满”到单场3.6万人冒雨观赛、76万人抢票,“苏超”以“人民的足球”之名,完成了从地方赛事到全民狂欢的跃迁,为中国体育产业提供了“情绪流量激活经济增量”的全新范式。

我市作为海岛型城市,在体旅融合上已具备独特资源与运营基础,但若要实现“苏超”破圈类似效应,需针对现有赛事的参与性、文化叙事和产业融合短板进行创新升级。

我市现有赛事的优势与引流潜力

1.特色海洋赛事初具野网红基因冶

冲浪赛事在年轻化引流方面成果显著。东沙冲浪公园巧妙借助奥运热度,精心打造“冲浪+音乐市集+街舞”的复合场景,其会员数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达40%,总数达到1.2万人。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在周末人均消费800元,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赛事候鸟”群体,这些游客因赛事而来,且多次往返,为当地旅游经济注入持久活力。东沙还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20元“早晨票”,将其与日出观赏相捆绑,这一创新举措在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平台上掀起打卡热潮,深度融合了自然景观与运动体验,让游客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绝美的海上日出,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2.篮球赛事带动淡季消费逆袭

2025年CUBAL东南赛区举办期间,东港区域旅游饭店及赛事服务酒店平均入住率74.27%,较去年同期增长59.26%。赛事期间,配套发放200万元消费券,成功激活了当地消费市场,有效破解了旅游淡季消费低迷的困境,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在赛事传播方面,邀请刘畊宏参与“蛇年首跳”并联动篮球嘉年华,这一合作使得直播间曝光量高达1300万人次,同时衍生出#普陀海鲜面#等热搜话题,成功构建起“运动—美食—文旅”的传播闭环,极大提升了赛事的影响力与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在淡季前来观赛、旅游、消费。

3.全民活动激活本地参与

民俗体育嘉年华活动,如“YUE动千岛”闹元宵,将蹴鞠、投壶等传统项目巧妙融入其中,单场活动就能吸引超万名市民踊跃参与。通过这些活动,成功打通了“文化认同—体育参与—消费转化”链路,让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进而带动相关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针对海岛分散的难题,舟山将体育大篷车深入嵊泗等偏远海岛。2024年,我市通过举办龙舟竞走、“趣味皮皮虾”等充满“海味”的特色活动,充分调动了偏远海岛居民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了全民参与度,促进体育文化在海岛的广泛传播。

对比“苏超”:我市赛事的瓶颈与突破点

1.参与主体院从专业主导到全民参与

“苏超”模式:94%为业余选手,覆盖外卖员、教师等各行各业,凸显“草根基因”。

我市现状:当前以乒超、冲浪赛等专业赛事为主,“素人”参与度较低。

突破方向:降低参赛门槛,聚焦渔民、民宿主等本土“素人”角色,打造“嵊泗渔夫队”“普陀禅修队”等特色队伍,让普通人成为赛事主角。

2.文化叙事院从明星引流到本土IP孵化

“苏超”模式:借助“楚汉之争”“盐水鸭梗”等地域文化话题,激发网友二次创作热潮。

我市现状:依赖刘畊宏等明星引流,缺乏如“海鲜PK”“佛系足球队”等海岛特色文化梗。

突破方向:深挖“撒网舞庆祝”“东海渔场争霸”等海洋文化元素,策划“佛系足球队VS水兵队”等特色赛事,融入船帆纹样等符号,打造专属文化IP。

3.消费融合院从单一住宿到全场景联动

“苏超”模式:球票带动餐饮消费增长25%,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

我市现状:消费集中于住宿领域(如冬令营酒店入住率增长50%),场景拓展不足。

突破方向:推出“一赛一套餐”模式,如沙滩足球赛捆绑海鲜券、环岛骑行搭配渔船体验,串联“吃住游”,延伸赛事经济链条。

4.传播裂变院从官方主导到UGC全民创作

“苏超”模式:网友自发创作“常州吊州”等梗,阅读量短时间破亿,形成病毒式传播。

我市现状:以官方宣传为主,民间二次创作活力不足。

突破方向:邀请赶海网红用方言解说赛事,发起#东海梗王赛#等活动,鼓励“渔民教国脚捕鱼”等反差内容创作,激发UGC传播裂变。

我市体旅融合创新路径思考

1.重构赛事基因院从野精英竞技冶转向野全民秀场冶

推行“素人”英雄计划,积极组建“嵊泗渔夫队”“普陀禅修队”等特色队伍,并明确要求每队职业选手不得超过2人,着重突出船老大、民宿老板等草根人物的故事,让普通人成为赛事主角。借鉴“苏超”“业余队医抬担架”的幽默叙事方式,设计如“8渔民VS5运动员”的非对称拔河赛,增加赛事的趣味性与话题性。避开竞争激烈的足球红海,主打具有舟山特色的“海陆空”赛事,如已成功落地的滩涂摔跤赛、串联普陀山—东极诸岛的跨岛龙舟接力、刺激的礁岩速降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还能有效降低参与风险,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条件的人群参与,扩大赛事受众范围。

2.深挖海洋文化IP袁打造野海味冶传播爆点

在地域对抗叙事上,策划嵊泗VS岱山“东海渔场争霸赛”,真实还原历史上的渔区竞争场景,选手进球后采用“撒网舞”作为庆祝动作,增强赛事的文化底蕴与观赏性;开展普陀山“佛系足球队”VS定海“水兵足球队”比赛,在球衣设计中融入船帆纹样等,全方位展现海岛文化特色。实施网红共创计划,对最佳创意给予奖励,激发大众参与创作的热情,推动UGC裂变传播,提升赛事的网络热度与话题度。

3.消费场景全域捆绑院不同赛事串联野吃住游冶

不同赛事类型对应不同的捆绑消费场景,以实现消费转化。例如,举办沙滩足球赛时,赠送沈家门夜排档海鲜券,满足游客赛后聚餐的刚性需求,同时强化舟山海鲜IP;开展环岛骑行活动,游客凭号码布可免费体验休闲渔船1小时,将运动后的休闲场景延伸至海上,丰富游客体验;举办冲浪公开赛时,与“日出咖啡”联名推出限时折扣,将清晨赛事与日出观赏在时空上进行叠加,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

4.交通短板变沉浸式体验

精心设计嵊泗—三江码头赛事轮渡航线,在轮渡的甲板上设置啦啦队表演,为游客带来活力四射的视听享受;在船舱内举办“现捞海鲜品鉴会”,让游客品尝新鲜美味的海鲜。游客凭借赛事门票可免费乘坐该轮渡,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游客的交通痛点,又通过丰富的船上活动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将原本可能被视为不便的交通行程转化为独特的旅游体验,提升游客对舟山旅游的整体好感度。

“苏超”赛事所带来的流量本质上是“情绪流量”,我市可用充满“海味快乐”的赛事体验吸引游客与市民。在短期行动方面,选取沙滩足球、环岛骑行这两个项目试点全民化改造,尽快落地“海鲜夜市+赛事嘉年华”活动,并捆绑消费券,实现“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家庭游客,提升旅游消费活力。从长期发展来看,建立“赛事创意众筹平台”,广泛邀请渔民、民宿主等本地居民参与策划,让赛事真正成为展示海岛生活方式的展销会。利用文旅消费反哺赛事,舟山有望孕育出比“苏超”更具差异化的“海超”现象级体旅样本。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