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积极开展技能型社会建设
推进技能“培育、创富、生态”体系协同发展
记者 方敏骏 通讯员 王佳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今年6月至7月间,定海区创新设立“技能比武月”,选拔出高技能人才113名。今年以来,定海区紧扣“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系统推进“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协同发展,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今年上半年,定海区作为我市的唯一试点,入选浙江省首批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试点。根据试点要求,定海区完成了《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区试点实施方案(2025~2026年)》编制,明确目标: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36%,高技能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6.5%;建成技能型乡村4个、技能型企业13家;“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全覆盖,技能人才平均收入增幅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低空物流、农事植保、执法监管等多个领域。去年,定海区常态化开通了3条低空物流航线,覆盖南部诸岛,今年,还在多个镇(街道)打造无人机起降点,为共富工坊和农产品上行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在今年的技能大比武中,定海区新增了无人机驾驶员(巡检无人机驾驶员)项目。该项目采用“理论+实操”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全面检验参赛选手在飞行任务规划、执行和无人机维护保养等项目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养老服务领域,技能价值持续凸显。2025年定海区养老护理员技能大比武共有36名选手参赛,其中不乏年轻人。现年26岁的余晓艳在定海一家养老护理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至今已有近3年时间。她说,通过此次比赛,不仅锻炼自己专业技能,弥补了知识短板,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政府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视,她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大比武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推动行业标准化、社会应用的普及和人才培养储备的一个重要手段。”定海区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刘蓉介绍,近年来,定海区积极围绕产业需求“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持续打造“高精尖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定海特色”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定海区技能人才总量达10.8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3.86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5%,获得国家及省市荣誉的“技能大师”百余人。
今年以来,定海更是聚焦城区居民培训需求、金塘螺杆产业转型升级、白泉农特产品优质资源,推进一个技能培训基地(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两个技能培训站点(金塘工匠学院、白泉成校)建设;将300余名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分类目录,按规享受政府津贴、贷款贴息等保障服务;创新“技能人才优享券”等技能人才优享活动,“技能人才优享券”惠及人数达2000人。
技能水平要与收入待遇相挂钩,定海区聚焦技能人才“增技增收”核心目标,多渠道开拓技能创富路径。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以技提薪”示范企业50家,引导8家自主认定企业建立技能水平与收入待遇挂钩机制,技能人才每月薪资提高100~800元;迭代升级“技能共富保”2.0版本,与中国移动合作创新推出“技能移启富”通信福利包,切实提升技能人才获得感。
通过三大体系的协同发力,定海区正加速形成“学技能、用技能、富技能”的全链条社会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技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