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是借势而兴的好典型
阿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0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丨阿培
从僻静荒村到网红景点,嵊泗县嵊山镇泗洲塘无人村已成为财源滚滚的“聚宝盆”。近年来,“绿野仙踪”共富工坊年均为村集体创收24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已突破130万元,同比增长16%以上。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售票、保洁、安保、讲解等多类型岗位,目前共有转产转业渔民、赋闲渔嫂、低收入家庭户成员等30多人在景区就业创收(据《舟山日报》7月9日报道)。泗洲塘村走出一条“绿野仙踪”共富路,是借势而兴的好典型。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一些地方苦于重金打造的景点人气稀薄的同时,泗洲塘村这处荒废多年、爬满藤蔓的村落却意外走红,这份惊喜来得太突然。这里曾是捕捞乌贼的渔村,虽地处偏僻却适合渔民安居乐业。而随着渔业资源衰退,原先的村民纷纷迁到镇里居住,村落长期闲置。斗转星移,“绿野仙踪”就像封存多年的美酒被意外开启,顿时引得全网轰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偶然之中有必然。“绿野仙踪”被驴友发现、被网友捧红看似偶然,却是贴合当今都市人亲近自然、寻觅乡愁这一需求的必然结果。美丽小岛本就引人入胜,猛然间发现一处尘封多年的原生态村落,岂不如入仙境?“绿野仙踪”虽然得来全不费工夫,但如何借势而兴却大有文章可做,能成就如今的网红景点显然得益于当地实施的保护性开发举措。
“绿野仙踪”仅以美图的形式走红网络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变少数驴友的“小众游”为广大游客的“大众游”,才能形成红红火火的旅游实景。嵊山镇巧借“网友赐名”,因势利导推介“绿野仙踪”,同时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餐饮、民宿等旅游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岛的接待能力,确保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另一方面可以乘势而上盘活旅游资源、做大富民产业,将偏远小岛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要想让“绿野仙踪”变“一时火”为“长久红”,显然需要文化赋能而不能仅靠绿藤爬墙的自然风貌。于是,泗洲塘村成立“绿野仙踪”共富工坊,引进文旅业态,开展创意营销。游客不仅能喝到“绿野仙踪”海岛特调咖啡,还能买到各类定制冰箱贴、香囊等文创产品,“发现之旅”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即将开馆的乡村地质博物馆将微缩展示泗洲塘村海蚀地貌及渔乡文化,与景区内的渔村迁居实景、“百年渔场”村史展区联动,组成海岛地理、人文、自然风光多主题研学点。
可见,发展旅游贵在“借势”。那就是迎合人们的游兴和需求,凭借人无我有的资源优势打造网红景点,通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做大旅游产业、丰富人文内涵。这样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以特色游、品质游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