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公共服务场景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20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丨月湖

  日前,普陀区人民医院依托“互联网+护理”服务创新,推出门诊关爱陪诊服务。陪诊服务涵盖就诊全流程,包括挂号缴费、陪同就诊、预约检查、取药及健康宣教等,陪诊人员均是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态度优秀、熟悉门诊就医流程的高年资护士。有需求的市民只需打开支付宝,搜索“浙里护理”,点击“关爱陪诊”,在具体目录中选择所需的陪诊服务,输入“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填写需求单后提交即可(据《今日普陀》7月10日报道)。看病有护士充当“临时家人”,不仅全程陪诊还代办手续,就医之路不再孤单无助,健康关怀变得触手可及,这真是令人怦然心动的公共服务场景。

  破解急难愁盼,需要做强公共服务供给侧

  生活在城市中,人们既有潇洒自如的一面,也有孤独无奈的一面。比如,患病时虽然医院就在身边,但假如无人陪伴,就得一边忍受病痛一边自助走流程,这样的就医过程无疑充满无助感。别以为患者就医难、家属陪诊难只是个别现象,随着社会流动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独居独身现象也会日渐普遍,就医无人陪诊俨然已成社会问题。

  普陀区人民医院发现,不少来院就医的患者缺乏家属陪伴、对医院环境陌生、不熟悉就医流程,其中以老年人、孕妇及异地就医患者为主,他们对陪诊服务有比较急迫的需求。于是,充满人性化的门诊关爱陪诊服务应运而生。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项全新的服务彰显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家一户的为难事、期盼事,就该是做强公共服务的努力方向。普陀区人民医院推出门诊关爱陪诊服务,不仅在医疗行业竖起了一面优质服务的旗帜,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方方面面做强公共服务供给侧,才能化解急难愁盼、回应民众需求,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靓丽、越来越繁荣,但与此同时人们也依然会遭遇这难那难。比如生活在老旧小区的老人们,一日三餐、头疼脑热、小修小补都是需要关注的“大事”。在办好“幸福食堂”的同时普及助餐服务,形成叫得应、帮到位的助老服务网络,公共服务大有提质增量的拓展空间。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但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化服务虽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难免存在短板和盲区。因此,公共服务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而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补充,以需求为导向打造体系完备、惠及全民的供给体系。诸如门诊关爱陪诊服务这样的服务创新,不失为积小成为大成的公共服务增量。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公共服务既是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也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在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的当下,一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虽不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但立足本职优化公共服务同样功不可没。一流的就医服务,何尝不是众向往之的城市软环境!

  优化公共服务,需要抓住时代变迁的机遇

  提供公共服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近年来我市城乡公共服务日趋优质化、均衡化,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仰仗于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的财力支撑。与此同时,平衡好社会需要与实际可能,优化公共服务还得善于抓住时代变迁带来的机遇。

  毫无疑问,在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医院即使想改善就医环境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护士忙得脚不沾地,怎么可能去为病人挂号缴费?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投入增加,我市公共医疗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居民家门口看病的条件日益改善,医院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现象显著改善。这就为医院创新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普陀区人民医院推出门诊关爱陪诊服务实可谓顺势而为。

  当下,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同时并存,如何围绕“一老一小”的需求优化公共服务?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老龄化社会对为老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难免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侧吃紧,但克服困难、满足需求的过程也是做大银发产业、扩大社会就业的过程,积极应对完全有望在改善老年人生活境遇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一些医疗、教育资源相对富余,何去何从似乎成了问题。然而,医院和幼儿园、小学变应接不暇为游刃有余,也正是优化公共服务的难得机遇。医院可以为小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公办学校、幼儿园可以推行小班化教育,还能敞开大门吸纳新居民子女入学。人满为患时苦于服务资源捉襟见肘,现在不正是满足高品质医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机会吗?一旦就医、求学不难,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会随之增强,从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优化公共服务包括基本服务标准化建设、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效能提升、智慧化转型及动态调整机制等核心领域,覆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需求。在系统化实施、均等化推进的过程中,每一项创新突破都难能可贵。多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公共服务场景,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形势下,全社会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抓住新机遇、满足新需求,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发展大局。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领公共服务供给全过程,着眼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需求,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出实招,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下功夫,创新探索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