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物语

妖微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9日 第 02 版 )

  □妖微

  提笔时,已近大暑,时序至夏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上午去看望婆婆,帮她将客厅空调调成制冷模式。犹记得刚搬入新居时,公公自豪地说,我家每个房间都装上空调了。未曾想,如今只剩婆婆一人独守四个空调,且平日基本无须使用。总是被时间推着走,又总是在回首,随后记录下日常点滴,仿佛只有如此,生活才会被铭记。那就从立夏开始,追忆夏天的那些事。

  “立夏吃个蛋,力气大一万”,作为步入夏天的第一个节气,舟山人用“吃蛋”来增加其仪式感。蛋必须是茶叶蛋,最好用陈年老茶。焖煮了一个晚上的鸡蛋呈黑褐色,咬在嘴里有嚼劲、有茶香、有鲜咸。孩子们依然会如我们小时候般玩“拼蛋”,即两人分别手握茶叶蛋,用蛋的一头相抵、使劲,蛋壳先破者为败。这天去某食堂用餐,说每人可免费领取两个茶叶蛋。自己已很多年没在立夏煮茶叶蛋了,却并不妨碍我吃到,因为它无所不在。

  趁着雨后放晴,驱车前往光霁堂,听文史及书法专家分享关于马岙的石刻故事。事毕,书法家们现场泼墨,在纸扇中写字作画。我选了一把白色素面纸扇,略微思索后,恳请老师在扇面留下“立夏”两字,以此纪念。

  江南的雾总是和季节的交替如影随形,它们像不知疲倦的行者,游荡在山野、海面,在你的视线范围内,又遥不可及。岛际通勤不再那么顺畅,看着风和日丽,突然被告知随时可能停航。因风雨停航是可预见的,但雾却是顽性十足的孩童,让人捉摸不定。几次停航预告失准后,倒是让我坦然了,随缘吧,行与留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满日在晴雨之间到来。站在前往西天景区的石阶上,看黄昏时的阳光照向黑瓦,与屋顶上铺着的樟树花纠缠着,细细碎碎的、絮絮叨叨的,如同道不尽的情话。一男人坐在更高的石阶上,托着头看手机,瞅着寂寥又落寞。黄色的公交车在巨大的绿荫下停靠着,边上是尚未脱去雨披的人们。这些画面出现在微信朋友圈,让我可以不止一次在以后的日子里翻看,仿佛翻动着过往的日历,一张张,都是光阴呀!

  过了六一,芒种时节到来,与朋友相约去茶人谷龙潭边喝山水茶。近日雨水充沛,溪水从上游山涧奔腾而下,裹挟着欢快的轰鸣声,竟有状如瀑布的磅礴气势。水盈出潭面后顺势而下,流经沿途的溪石、草木,朝着下游继续流浪。我见此景早已无心喝茶,忙赤足涉水,让那股清凉包裹自己。山谷清幽,流水声似是唯一声响,反复又单调。抬头望向空无一物的天空,心变得澄澈透亮,闲适得紧。

  紧接着开始忙碌,跳岛是那段时间的主旋律。感受到心不得闲时,身体也无法将息,索性放下张弛有度的执念,遵从目前的生活节奏,如同陀螺般转动起来。不再关注朋友圈,婉拒亲朋好友的聚会、出游邀请。

  外出工作时抽空去了趟泉州。2021年5月初到过这座古城,破旧古朴又文艺洋气的气质深得我心,遗憾没能选在刺桐花盛开的季节,可以在纵横交错的小巷感受满城似火的热闹景象。时隔四年后再次踏入,依然未遇刺桐花开,却见满城簪花热闹非凡。西街新开了众多簪花化妆的店铺,朋友舒婷的小咖啡馆已经易主,旧房改造成了小酒吧。昔日留下深刻印象的开元寺为配合游客拍照,造出不少打卡点来,很多人头戴花冠,穿着各式服装在寺院红墙前摆POSS。弘一法师纪念馆因修缮而未对外开放,东西塔前站满簪花拍照的人们。此行,没有想像中故地重游的美好,却有相见不如想念的遗憾。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距离舟山入梅已半月有余。梅雨季是我最不喜欢的时日,天气闷热、潮湿,家里哪哪都能发霉,打开柜子,总能嗅到一股腐败的气息。洗衣店催着我去取衣物,已经拖了些日子了,原本想着能熬过梅时去取,看来是等不了的。顺势整理衣柜,将夏季的衣服悉数搬出,来一次断舍离。钦佩能过极简生活的人,而我终究有着较高的物欲,买衣服算是其中之一。衣服堆得多了,便逼迫自己形成规则,2~3年未穿的不管价格多高,果断舍弃,所以每年换季时,入新衣、舍旧衣,乐此不疲。

  不知不觉中,普济寺前的荷花池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粉色的花骨朵挤挤挨挨伸出淤泥迎风招展,一株株傲娇得很。几场心急的台风、几场雨后,小暑时节便到来了。一日午后,听蝉声切切,这些小东西最是喜热,想必是欢呼着夏的到来。几日后入了伏,真正进入酷暑三伏天,蝉鸣声更甚,日夜聒噪。每每听得烦躁时便想,季节总能收拾你们,时候未到而已。

  拿着过期的护照去办证中心重新申请,接着办理签证、订机票,日本自由行便被排上日程。于是我在酷暑天里,期待起一场属于秋天的旅行。带着念想的秋,已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