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菌剂破解盐碱地大豆根系难以结瘤的技术瓶颈

岱山有望实现大豆规模化种植“零的突破”

费维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6日 第 02 版 )

  □通讯员 费维

  本报讯  近日,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东侧盐碱试验田内,湘湖实验室土壤健康与菌肥智造团队研究人员正在仔细观测大豆长势并进行管护。

  今年6月初,该团队联合浙农耘科(岱山)农业有限公司,在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5亩盐碱地上启动了大豆试种项目。该项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系统观察并评估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地大豆生长的促进效果,将在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盐碱地实现大豆种植“从无到有”。

  长期以来,我国大豆供应高度依赖国际进口,而国内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已成为国家农业重点攻关方向。此次试种有望实现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豆规模种植“零的突破”,为盐碱荒地开垦利用带来新机遇。

  “盐碱环境下,大豆根系难以结瘤是核心制约因素。目前项目已取得显著进展,应用我们特制的微生物菌剂后,大豆成功在盐渍土壤中形成了根瘤。”研究员贾保磊介绍,当前大豆尚处生长期,预期后续根瘤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据了解,湘湖实验室团队从全国各地的盐碱地中分离多种微生物,经过实验室多种手段筛选,最终锁定了3组对盐碱地大豆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微生物菌剂,现已在大豆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中应用。初步观察显示,其中编号为“3号”的菌剂试验组表现最佳,大豆根系已清晰可见根瘤形成。

  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场负责人周理达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进一步筛选适宜本地盐碱地环境的优质大豆品种,并配套开发专用的农资化肥产品,不断丰富盐碱地的适生作物种类和农业投入品选择。

  据介绍,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盐碱地试验田大豆预计今年10月测产。项目团队将依据产量数据,筛选出最优的大豆品种与微生物菌剂组合方案,为后续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