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协调机制破解困局
小微市场主体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朱丽媛 李哲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6日 第 01 版 )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李哲斌
本报讯 为破解小微企业轻资产运营、传统抵质押物匮乏的融资瓶颈,市发改委与舟山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市级相关部门,从去年10月起构建市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同步推动各县区、功能区及各商业银行组建工作专班,精准对接并协调解决渔农业等多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全市银行机构已累计向37172户小微市场主体发放贷款889.51亿元,让他们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7月11日上午,朱家尖钓鱼礁福利门渔业专用码头,农业银行工作人员上门给渔民宣讲渔船抵押贷款新政。这对浙普渔44155船长张海国而言无疑是场“及时雨”,正好能有效解决购买燃油、养护渔船等的资金需求。“以前单靠渔船抵押贷钱,现在银行主动上门服务,根据渔船新旧、马力指标灵活放贷,不仅方便快捷、利率低,放款还快,真是给我们渔民办了实事!”张海国难掩喜悦。
这种“渔船马力贷”正是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作下的产物。而在农业领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样受益良多。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舟山分行与市担保公司工作人员近日来到普陀,回访舟山吉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孙铁峰在芦花村经营着40余亩农田,此前因升级设施农业遭遇资金瓶颈,由于是轻资产运营、缺乏足值抵押物,这让他在传统融资渠道屡屡受挫。
稠州银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依托融资协调机制联动市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双保业务”模式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合作社凭借“房产抵押+政策性担保”双重增信,获批290万元授信,仅用3个工作日便获得贷款,顺利完成设施升级。“没有这笔贷款,哪建得成这么大规模的大棚!”孙铁峰感慨,“以前传统大棚冬天难种养,现在反季节种植稳了,产量少说可以增加40%。”
破解融资困局的关键,在于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托底”。市融资担保公司针对农、林、牧、渔领域小微主体,将每年的担保费率降至0.25%,大幅减轻融资负担。“这既帮企业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燃眉之急,也有效缓释了银行风险,让我们更‘敢贷、愿贷’。”稠州银行新城支行行长助理张涛表示,融资担保机制为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小微市场主体注入了强劲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