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甬联手打造高速“半小时应急救援圈”
将实现消防、医疗、高速交警等救援力量及物资就近调配
陈颖丹 张菊 姚弘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张菊 姚弘
本报讯 作为连接宁波与舟山的交通大动脉,甬舟高速日均车流量常年保持高位,在节假日及旅游旺季更是屡创新高。7月至今,甬舟高速主线日均车流量4.5万余辆次,较去年同期上升8.1%,环比上升20.44%。
如何在大流量环境下实现安全、高效管控?近日,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舟山管理中心、宁波管理中心,舟山市大桥建设管理中心,省应急航空救援队,甬舟两地高速交警及行政执法部门等11家单位以跨区域协作打破地域壁垒,创新提出构建“半小时应急救援圈”,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织密甬舟高速安全防护网,并为全省跨市应急管理探索新路径。
依托11家涉桥管理单位共同搭建的协作平台,“半小时应急救援圈”探索建立打破地域限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模式,将以突发事件点为中心,将周边半小时可达范围内的救援力量纳入统一调度体系。通过优化救援站点布局,实现消防、医疗、高速交警等救援力量及物资就近调配,使突发事件发生后,附近的救援力量能第一时间响应,确保高效处置、快速救援。
为确保救援流程高效运转,两地还构建了多层级应急机制。如建立明晰的协同指挥体系,通过统一通讯录、微信工作群等即时通信渠道,实现救援指令快速传达;借助联勤网络,两地应急储备点、装备、专家库等资源实现整合共享,形成信息互通、资源互补的全方位管控合力;首次将省应急航空救援队纳入甬舟两地联勤体系,填补跨海大桥空域救援空白,这标志着“海陆空”立体救援体系初步成型,为快速抵达事故现场提供了新路径。
“半小时应急救援圈”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科技支撑。两地正探索建立虚拟综合指挥中心,探索应急处置中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滨海枢纽匝道加密监控、新增集束喇叭等设施,实现对重点路段的精准监测与动态引导,通过无人机先导侦查与沿线广播引导相结合,让救援力量在抵达前即可掌握现场情况。
针对大件运输、抛洒滴漏等高频风险点,两地将联动强化源头管控。宁波临入舟周边服务区提前对禁行车辆进行提醒,从入口端缓解通行压力。常态化交流机制与统一数据信息口径的建立,还能让两地实时共享路面动态、车流变化等关键信息,为分级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舟山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半小时应急救援圈”旨在打破地域壁垒、深化跨区域协作,优化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升甬舟高速及蛟川至滨海枢纽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切实保障司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