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立潮头 向海图强启新程
方智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09日 第 02 版 )
□记者 方智斌
7月1日晚,舟山保税船燃加注电子签单交接系统启用,国际船舶在舟加注保税船燃迈入智慧化、无纸化时代。舟山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实现保税船燃加注全流程数字交接的港口;
6月30日起,舟山海关推行国际航行船舶移泊作业自动审批,改变了原先国际航行船舶移泊作业人工审批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6月28日,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为浙江深度参与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今年5月,省公安厅联合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发布“九项举措”,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人员出入境自由化便利化,舟山口岸通关效能进一步提升……
半年多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锚定“三基地两中心”目标任务,高标准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展现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生动图景。
明路径,上下同欲抢开局
一年打基础、三年有突破、五年见成效。
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我市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梳理枢纽建设重大项目库,明确落地路径。
3月中旬,《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舟山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三基地两中心”目标被细化为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贸易、交易、数字自贸区和风险防控等7方面27项任务。同时,形成“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7张任务清单共343项具体任务,进一步明晰了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实施路径。
“制定舟山行动方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谋深谋细谋实枢纽建设工作,更好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努力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作出积极贡献。”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压茬推进抢开局,佳音利好渐次来。
宁波舟山港六横港区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码头对外启用通过省政府验收,我市连续4年争取到省口岸开放“开门红”项目。
鼠浪湖和岱山两大智控中心全面启用,鼠浪湖码头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双40万吨离岛作业全流程智能化的散货码头。
宁波舟山港北部水域绿华东1#锚地和三星山北锚位对外公布启用,宁波舟山港北部港区大型船舶锚泊服务能力和海事服务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全省首个水上交通安全指引《舟山群岛水上交通安全指引》发布,海事部门以最实监管、最优举措服务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和舟山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TK04储罐正式通过杭州海关验收并获得《保税仓库注册登记证书》,强化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支撑。
在金融赋能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产业对接会上,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介绍了舟山发展情况及潜在金融需求,并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新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近日,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在舟山落地,首笔合同金额合计近19亿元人民币,涉及享受买卖合同印花税优惠约57万元人民币。
谋发展,比学赶超亮实招
目标、任务、路径既定,关键在落实。
去年12月19日,海事服务产业“两区五园”布局落下关键一子,中国虾峙门(普陀)国际航运产业园开园。该园区面朝通航能力20万吨级的福利门水道,设有海事服务技术维修车间、物料仓库、配套码头、综合服务大楼等,吸引国内外船配、船员服务等企业进驻。
“核心目标是面向外锚地,不断延伸海事服务的辐射范围。”园区运营方、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凯表示,将汇聚多方合力,争取打造一座“海上综合服务区”。
今年1月7日上午,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船员联检中心投入试运行,6名换班船员仅用十几分钟便办妥出入境边检手续。
加速布局“两区五园”海事服务产业集聚空间,链接锚地船舶、园区、岸基服务企业,形成覆盖全域的“园区+锚地”一体化服务运营网络。目前,舟山已集聚船舶维修、船员服务、船舶管理、船舶经纪、海事仲裁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服务机构1600余家,预计今年总产出将突破630亿元。
在船舶修造行业,企业不断向新攀高。
4艘大马力拖轮将“太平洋世界”船缓缓“推入”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1号码头,今年全省首单豪华邮轮维修业务落地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与欧洲两大知名船东签署18艘集装箱船造船合同,企业手持新造船订单已达86艘,订单排至2029年下半年,合同价格超720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舟山各大头部船企继续高歌猛进,呈现喜人发展态势。
多年来,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聚力发展油气全产业链,走出“无中生油”之路。去年,全市油气储备能力达3982万立方米,保税船燃加注量726万吨,LNG接卸量增长53.4%。
首次完成高硫生物燃料油加注;创新开展物料和燃料油“两舷同步作业”;条帚门外锚地完成首单夜间供油作业、首单锚地航修业务……一项项“首创”为打造千万吨级保税船燃加注中心夯基垒石。
在金塘,7000多名工人顶着烈日奋战在金塘新材料项目工地上,今年前5个月该项目完成投资64.83亿元,18项开工建设的公辅工程中有4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在金钵盂岛,年产70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及配套精加工项目顺利投产。
在舟山粮食产业园,华康年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健康食品配料项目建设加速,梨糖醇生产线提前2个月投产。
各地全力攻坚项目招引、建设、投产,比学赶超抓进度、强落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风正时济。
勇担当,改革创新求突破
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是一项新任务。新任务意味着需要不断探索、突破。
今年2月14日,一架无人机携带保税燃料油品样本从普陀东白莲岛油库飞抵舟山本岛。“我们公司一年有400~500个样品检测的订单,通过无人机运输,不仅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费用也从原来的2000元降低到200元。”仕宝舟山实验室经理严贤升为“送样”新模式点赞。
油品质量检测是保税船燃加注交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普陀省级航运服务集聚区探索“低空经济+海事服务”模式,创新打造“1小时海事服务圈”,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滞港费用。普陀还计划逐步把无人机运输线路从岛际运输,拓展到从锚地船舶到岸基,探索无人机参与海事配送、船舶护航、锚地航修、海上巡检等海事服务的方方面面,提升服务效率。
在石化行业,流量计检测需求较大。以往企业想检测一个流量计,首先需要关闭该条生产线,请专业人员将设备从管道上拆卸,再由特制的设备运输到检测机构,完成后再运回安装,整个流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市场监管部门在机制、技术和服务方面全面创新,随着国内首套流量计在线检测车完成最后调试,石化产业告别了“检不全”“检不准”“检不了”“检不快”难题。“我们的检测车能开到现场,无须拆卸设备,仅做好管路的对接,最快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为企业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生产成本。”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流量计量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王科伟介绍。
当前,全球航运进入“绿色纪元”,减排成为船舶行业的共同课题。去年11月15日,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复,同意在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
今年3月26日,我市部署推进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马昊立表示,目前国际环境已对船舶修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舟山构建国际绿色修船认证体系,或是破局的关键一招,“这不仅将填补国际标准空白,重塑全球修船业的绿色标准格局,更将使我国在全球绿色航运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随着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的启动,我市接下来将发布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方案,加快制订绿色修船标准,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逐步形成在产业终端互信互认的国际化标准体系。
对标“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舟山积极探索推动重大改革落地,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先行启动大宗散货进出港提质增效、全球船加油中心建设两个专项行动;围绕大宗散货进出港,全面提升主要货种装卸效率,实现作业效率全国最高;规范市场行为,降低拖轮、船供等各类服务费用,实现进出港成本全国最低;创新大宗商品智能监管模式,实现通关服务最优;锚定“船加油”争先进位目标,争取核心指标尽快达到全球一流水平;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推进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向海图强启新程。舟山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征程,正在不断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