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筑起小岛老人幸福家园

胡园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08日 第 02 版 )

  □记者 胡园园

  日前,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示,嵊泗花鸟村入选“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名单。

  地处悬水小岛,交通不便,老龄化程度高,花鸟村何以汇聚澎湃的为老服务志愿力量?

  近年来,花鸟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花鸟暖爱”海岛善治品牌建设,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志愿团队服务、慈善资源链接”的多元共治新格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供给、凝聚社会合力,有效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善治之路。

  创新机制

  激发志愿参与活力

  夏日的午后,嵊泗县花鸟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92岁的黄杏凤一边看着越剧,一边吃着用村里发放的“零花钱”购买的牛奶和饼干。“现在阿拉岛上老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前忖也不敢忖!”黄杏凤道出了老人们共同的心声。

  作为嵊泗列岛最北端的悬水小岛,花鸟岛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花鸟村全村800余常住人口,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超过50%,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海岛村落。

  2022年底,花鸟村创新推出“爷爷奶奶的零花钱”公益项目,为9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消费券。“以券代现”既确保了专款专用,又让老人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品质提升。该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游客的支持,首批便募得资金52400元。

  今年,“爷爷奶奶的零花钱”项目扩面至85周岁以上老人,守望时光里、爸妈幸福食堂、邻里守望加油e站等公益项目协同推进,截至6月,已累计发放“零花钱”近34万元,114位老人受益。

  这个项目能够推广并持续发挥作用,得益于花鸟乡构建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将岛上的资源集聚,精准服务老人。花鸟乡还实行志愿团队轮驻制度,引导民宿志愿者、艺术家志愿者通过“一元房费”“艺术品义卖”等方式参与为老志愿服务,并建立积分兑换激励机制,让志愿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回报。

  目前,花鸟岛上志愿者占常住人口10.9%,志愿服务渗透率高达57%,这座悬水小岛逐渐成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家园。

  多元融合

  织就养老服务网络

  6年前的一次旅行,让张黎斌与花鸟岛结下不解之缘。如今他是岛上“花屿爱丽丝”民宿的经营者,也成了花鸟“新岛民”。“我们租用老年村民的房屋,都会为他们保留生活空间,并提供装修和日常照料服务。”张黎斌说。

  这种“融合式养老”模式,让房东陈如龙、李金素夫妇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每年5万多元的租金收入,加上年轻人日常的关心照顾,阿拉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陈如龙笑着说。

  近年来,花鸟岛创新构建“为老服务+海洋环保+文旅融合”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海岛共治新模式。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以党建引领,汇聚民宿业主等新老岛民力量;“海小青蓝海卫士”环保队开展“塑料瓶换礼品”活动,已回收废弃物超10万件;针对60岁以上村民开发“轻量级”服务岗位,累计提供880个就业机会,实现人均月增收600元。

  “我们希望通过新老岛民的深度融合,让志愿服务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岛的纽带。”花鸟乡乡长白霓衣表示,这种多元共治模式守护了海岛环境,温暖了老人生活,带动了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引聚人才

  激活海岛发展动能

  今年3月,海岛支老公益项目“守望时光里”在花鸟岛落地。这个由省民政厅主导,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公益慈善发展中心与舟山市、县(区)、镇(乡)三级民政部门协同实施的项目,搭建了“政府支持+社会组织运作+慈善力量参与”组织架构,创建了海岛养老服务新模式。

  作为该项目花鸟站的主理人,王坤身兼多职,既是养老管家,又是公益联络员,还是社会治理网格员。虽然上岛才4个月,但她已经通过一次次走访陪伴,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

  近日,王坤从外地出差回到花鸟岛,老人们一声声“你回来啦”的亲切问候,让她深受感动。对于王坤来说,花鸟岛不只是工作的地方,还是一个温暖的“家乡”,她想尽快成为花鸟岛的“荣誉岛民”。

  白霓衣向记者介绍,“荣誉岛民”称号主要用于鼓励和表彰对本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本岛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新花鸟人,让大家在促进花鸟岛共富发展和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除了“荣誉岛民”,花鸟岛还开设了年度“最美海岛志愿者”评选。

  近年来,花鸟岛紧扣“爱情岛”主题打造,以“甜蜜经济业态”“海岛非遗文化”“浪漫氛围营造”“村落共创公益”等四大方向,连续2年举办“青年给小岛的100个提案”征集活动,吸引外来优秀设计师、艺术家成为“岛屿主理人”,带动青年入乡,助力海岛发展。目前,花鸟乡外来青年志愿者留存率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