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日,守着“火花”,踏着“热板”——

中铁宝桥建设者迎“烤”而上

陈斌娜 孙卓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06日 第 01 版 )

  摄影 记者 陈斌娜

  编者按:炎炎夏日,许多人都选择呆在空调房间或者阴凉处避暑,但我们这个城市仍旧有不少行业、岗位需要身处高温环境。即日起,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热辣滚烫的坚守”融媒新闻行动,记者深入基层一线,用笔与镜头记录建设者们用汗水诠释责任、用辛劳彰显担当的故事,致敬那些“热辣滚烫”的坚守者们。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孙卓群

  虽未入伏,但最近连续几天30多摄氏度的天气,早已开始对中铁宝桥(舟山)有限公司建设者们的“烤”验。顶着烈日,守着“火花”,踏着“热板”……这些建设者们在酷热中仍坚守岗位,稳步推动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7月4日9时30分左右,记者走进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板单元的智能生产车间,焊枪与打磨钢板产生的热气扑面而来。这里有多台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作业,但每个机器人旁都有焊工在负责督检。

  “焊接温度至少在1200摄氏度以上,散发到周边的温度很高,人长时间站在边上是要中暑的。”刘洋洋是该车间的综合组班组长,有着18年的焊工生涯。他拿着防护面罩站在机器人焊接点前,时尔凑近焊点弯腰细看(见图),时尔后退远距离察看整体效果,如此反复。

  1小时后,另一名焊工前来轮班。此时的刘洋洋,脸颊发红,头发都是湿漉漉的。 

  车间两边大门虽然敞开透风,但室内的体感温度超过40摄氏度,每个班次下来,衣服就像刚洗过的,偶尔还有盐晶。记者在车间呆了半小时,即使远离焊枪仍满头大汗,呼吸都觉得有点不畅。

  “一年四季,焊工最不喜欢的就是夏天,人又脏又酸臭。”刘洋洋笑道。

  与刘洋洋的“室内桑拿”不同,外场作业区域调度员邹松宏经受的是“铁板烤”。他的“办公区”是户外面积超30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负责查看每道工序,调度人员和材料等,走完一圈至少两小时。

  这个月,他要调度的钢板责任产量在1万吨左右,是所有人中工作量最多的一个。这也意味着他奔波在施工现场的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一天下来起码喝10瓶水,只多不少。”

  但在邹松宏看来,外场作业的工人比他更辛苦。“尤其是在钢板上作业的,暴晒下的钢板温度有六七十度,烫得几乎站不住脚,各班组长会隔1小时去提醒休息,避免中暑。”

  记者看到,烈日下3米高的钢板架上,蹲着数名焊接工人,烈日下,飞溅的火花依旧刺眼;另一侧,几名身着长袖戴着手套的工人,在烫手的钢筋架上熟练地进行绑扎作业;3层楼高的一钢铁架顶上,3名工人顶着烈日,一边迅速抬头擦汗,一边抓紧操作吊绳……

  “考虑到夏季工人的作业安全,我们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夜间加班等。”公司生产与项目管理部副部长邹永恒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向几名班组长分发组员的矿泉水及防暑用品。

  目前,这个厂区的常态化作业工人有500余名,其中外场区域有150余名,涉及焊接、打磨、绑扎等10多个工种。

  在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下,该公司已顺利完成我市双屿门大桥、青龙门大桥及西堠门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共计3万余吨钢结构产品制造任务。他们用汗水浇筑着工程的进度,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