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庙里遗存的宋代江南曹彬信仰

夏志刚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第 05 版 )

  □夏志刚

  乌石庙与曹彬大将军

  乌石庙,是定海区环南街道五联村西蟹峙岛上唯一的一座寺庙。庙不大,然来历却与众不同,很有意思。西蟹峙岛原有七姓,中岙有鲍、虞两姓,大岙有黄、陈、鲍、虞四姓,小岙有郑、严两姓,猫头有毛、陈两姓,现在村民已经搬迁到东边的大盘峙岛。老人们说,乌石庙已有300多年历史。按上代人传下来的说法,原来这里并没有庙,有一年大潮水,不知从啥地方漂来一块木板,落在了村前的海滩上,板上写有“乌石庙”三字。村民们觉得这是菩萨送来的,否则这么广阔的汪洋大海,怎么会如此巧合漂洋过海就落到了西蟹峙?于是,村民们就捐款在海滩旁建起了这座“乌石庙”。

  盐仓街道昌洲村在西蟹峙岛的东北方,这个村的东边村口坐落有一座乌石庙,现地址为大井头1号,在雉子岭下,以前称李家。据庙旁的老人讲,此庙得名可能与庙门前的一块乌黑色礁石有关,庙内主祀的是宋代的名将曹彬大将军;之前此处属于人烟少有,现在三村会合看不出来了,乌石庙可能是为了镇住这块村头的孤石而立。根据现有的调查资料,乌石庙边上各个家族基本都是清代海禁后迁来,他们不会知道这个乌石庙早就出现在明天启《舟山志》:“乌石庙,在螺峰巡检司之左。”说明此庙建于明或明前,300多年前西蟹峙岛上拾获的乌石庙庙额很有可能来源于此。

  就目前在舟山市内的不完全调查看,乌石庙是纪念曹彬大将军的唯一庙宇。明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宁波一带纪念曹彬大将军的在哪里?光绪《镇海县志》记载,现北仑区新碶街道妙林庙、西妙林庙、东妙林庙、祖妙林庙,大碶街道曹峙庙(现璎珞禅寺)、嘉溪庙,现江北区甬江街道路林村吴家的东鹭林庙均主祀宋初大将曹彬,而且始建年代基本都在明代或之前,其中最早的应当是嘉溪庙。除此之外,宁波最早的曹彬主祀庙宇在奉化裘村镇曹村曹王庙,嘉兴南湖区余新镇曹王村、上海嘉定区徐行镇潘桥路、江苏扬州江都区均有主祀曹彬的曹王庙。

  北宋第一良将曹彬

  曹彬,号称北宋第一良将,是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958),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北宋乾德二年(964)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北宋开宝七年(974)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曹彬死后,被追封为济阳郡王,谥武惠。因其孙女为宋仁宗皇后,故累赠为太师、尚书令、鲁王。

  在受命攻灭南唐时,考虑到江南国富民殷,曹彬不忍生灵涂炭。为了保证过江后不滥杀无辜,他假装有病不管政事。同僚武将们都纷纷去问候他的疾病,曹彬对问疾的将士们说:“我的疾病,绝不是吃药能够治愈的,只要你们各人诚心诚意地自己发誓,攻克江南之日,决不妄杀一人,那么我的疾病就可痊愈了。”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都对天焚香发誓,攻克江南之日,相戒不妄杀一人。谁知这一举措竟争取到江南的人心,每到一地,民众们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对曹彬的评价,宋宁宗则将其抬进了昭勋阁,仅居“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之后,足见其为人之成功。

  由于曹彬恩德于江浙一方百姓,所以这一带人民立庙祭祀曹彬,将其奉为神,世世代代供奉他。曹彬生日为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就是各庙宇的迎神出会之日。据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曹彬第17代传人,1986年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到河北灵寿考察曹雪芹身世及其祖先曹彬故里,看到“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石碑后,喜形于色,当即欣然赋诗一首,“岗头故里有碑存,一代元勋武惠尊。灵寿宜修新县志,须知芹圃是文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曹国舅是曹彬的孙子。

  江苏扬州江都区的曹王庙,在江都城区东南10公里,曹王庙原称卉木寺,坐北朝南。始建于唐代,里面供奉一尊花神,保佑一方平安与富贵。香火一直繁盛,“种花若论何时起,卉木寺名可溯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首诗的诗句为“春风十里曹王寺,十里栽花算种田”,讲的就是曹王寺周边民众千百年来以栽花种草为主业之事。宋代开始将卉木寺改为曹王寺,寺内供奉武惠王曹彬神像和娘娘神像及长生牌位,殿宇恢弘壮观。大殿廊柱上有楹联一副,以曹彬的谥号“武惠”为题,上书:武伐南唐,一代英名垂宇宙;惠遗北宋,千秋俎豆重乡邦。

  如果说扬州曹王庙作为曹彬统帅灭南唐时禁止将士杀掠的见证过于笼统,那么奉化曹王庙的故事就是千年恩情的铭记。

  奉东鄞南曹彬信仰传播

  奉化裘村镇曹王庙位于曹村村口,是区级文物保护点。古庙北倚连绵的后杨山,南襟清澈的曹溪水,东面是防风林古树群,西面是曹村老街,庙前是传统的“三九”集市之所,两侧皆超市店铺。

  曹村的村民并不姓曹,而是姓庄。庙内戏台右边的厢房内立有《曹王功德碑》,内容主要出自清代光绪《忠义乡志》和曹村《庄氏宗谱》的记载。曹村的始祖庄翊忠曾任后唐枢密副使,在曹彬兵围苏州城时,庄翊忠得曹彬赐“元帅府曹”灯笼一盏,并派士兵护送,助其逃出重重围困的苏州城,从水路来到浙东。庄翊忠带家人及吴氏塾师、阎氏家僮等,在象山港北岸的湖头渡上岸,分别建立了吴、曹、阎三个村落。三个村落各建曹王庙,流经村中的水都称曹溪,以表不忘曹王功德。曹王庙对联写道:“宋室建勋猷万民康乐,曹溪流德泽四境祥和。”如今留下来的曹王庙只剩曹村的这一座,元明清三代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扩建。

  史称曹彬为宋初“良将第一”,《宋史》有长文传记,宋太祖赵匡胤更有“清介廉谨”的四字评价。有朝廷和后世的高度评价,曹彬自然在后世得到民众的推崇和敬仰,香火不绝,特别是正月半、七月半、十月半三个庙会期间,进香者摩肩接踵,中间也不乏操上海口音的老年人。过去还流传有“金峨转曹王,不用见阎王”的传说,因此从曹村到鄞南金峨寺的捷径后山岭古道,那时常年人来人往,曹彬信仰也由此传播到了奉东、鄞南、象山和舟山等地。

  北仑区大碶街道的嘉溪村,含嘉溪、乌石岙等处,是奉化东部往象山和穿山一带的古代陆路必经之地,村民主姓乐,2001版《北仑区地名志》记录南宋建炎年间从湖塘迁入。因该地东有牡丹岩流溪,西有羊山下溪坑,两溪之间山清水秀,故美其名曰嘉溪。嘉溪村西南古木参天处有乌石岙,为宁波阿育王寺前址,百姓俗称古育王寺。当地的嘉溪庙供奉的也是曹彬。这座庙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由元代迁入嘉溪的定海(镇海)百户乐昶发起。旁边的乌石岙村民主要是张、胡二姓,均为宋元时迁入,后代又分迁到北仑霞浦一带。

  盐仓的乌石庙旁边大井头地方,现有张氏为从穿山霞浦而来。乌石庙很可能在元明时,由北仑霞浦街道一带或者直接从北仑大碶街道嘉溪村乌石岙的移民分祀而来,这是舟山现存唯一的宋元时期曹彬信仰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