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险必救”的精神发扬光大

余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7日 第 04 版 )

  点滴录 余墨

  在风雨交加、潮流湍急的马六甲海峡,中国台湾渔船“日大展”号因机械故障陷入无动力漂荡,舟山远洋渔船“顺行9”号展开一场7天7夜“穿越海峡”的生死救援,成功将遇险台湾同胞带离险境,再次彰显了舟山“有险必救”的人道主义精神。

  舟山渔民总是践行“有险必救”,谱写了一曲曲风浪中的生命赞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英雄气概的传承、救援精神的弘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捕捞作业安全性已大幅提升,早已告别“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的艰险岁月。但经过千百年的积淀,生命至上的理念、有险必救的担当,早已熔铸为舟山渔民的一种自觉,淬炼成舟山标识,并随着钢质渔船驰骋远洋而美名远播。

  两度舍弃自家蟹笼勇救落水船员的岱山船老大沈华忠,不仅获得市、县政府记功嘉奖,还荣获诸多荣誉,更荣登“中国好人榜”,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要将“有险必救”的精神发扬广大,需要进一步健全褒奖机制、完善补偿机制,通过大力宣传表彰和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社会常态。

  舟山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不仅要培育强劲的经济动能,也要厚植精神底蕴。渔民兄弟“有险必救”的传统中,蕴含着同舟共济、勇敢担当、无私奉献等珍贵的海洋精神财富。不断传承“有险必救”的精神,必将凝聚起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