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阔天地成为创业乐土

小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5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小井

  近日,市级地方标准《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由普陀区人社局起草制定,系该领域全省首个系统化、规范化、全要素创业服务生态体系的地方标准,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从“创始市”到“样板市”的升级发展。3年来,我市打破传统园区创业空间局限,以乡村、海岛原生态风貌为基础,以孵化或培育乡村创业者为主要功能,按照“园区无围墙、项目无边界、政策无差异、服务无盲区”的原则,推动城市资源、项目、人才、政策向乡村、海岛辐射。目前,已建成“三毛”文化IP、展茅“农旅融合”等特色鲜明的“没有围墙的创业园”13家,集聚创业实体419家,形成7条致富产业链,带动1.7万名群众家门口就业,招引培育农创客2400名。有典型示范、有规范引领,必将加速形成规模效应,让广阔天地真正成为创业乐土。 

  好经验就要用于顶层设计

  播撒创业种子,迎来花开满园,“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精彩纷呈。作为全市试点的普陀区,构建了以普陀湾众创码头为核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退伍军人创业园为重点的创业体系,相继建成展茅、东极、白沙、六横、蚂蚁岛、桃花、虾峙等园区。去年5月,全省“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现场会在普陀区成功举办。推广首创经验,推进乡村振兴,舟山理当走在前列。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其核心在于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战略支撑。“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再次明确了目标、擂响了战鼓,乡村振兴的步伐不容迟缓。

  “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深入实施,“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生机勃勃,近年来我市乡村振兴呈现良好态势。然而,各地在实践探索中既各有亮点,又各有短板,“没有围墙的创业园”也逐渐呈现园区建设质量、运行实效差异化问题。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凝练为统一的地方标准,以《规范》推动高标准创建、促进均衡化发展,无疑具有全局意义。

  《规范》的出台,意味着经过3年的创新探索,我市“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已从“摸着石头过河”迈向“顶层设计引领”的新阶段,必将有力推动各地园区建设提质扩面,更好地发挥加速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地方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层面独树一帜。 

  好政策吸引人才扎根乡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长久之策。而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无疑是基础与关键。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许多乡村的空心化,若不改变人才稀缺甚至劳动力紧缺的现状,产业振兴便如空中楼阁。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就是要培植创业沃土、吸引人才返乡。

  “三毛”文化IP的形成,离不开众多怀揣乡村梦想的乡创客扎根乡村,带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使“没有围墙的创业园”蓬勃发展。出生于台湾地区,曾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打拼多年的黄罡,带着经验、资金、团队入驻“三毛文化村”逐梦乡野,这样的乡创客正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据《舟山日报》6月20日报道)。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乡村创业并非易事。首战遇挫的黄罡顶住压力、调整方向,靠的是“输得起”的心理定力和应变能力;带动村里妇女学习掐丝珐琅、打造潮流品牌,让“小沙女”共富工坊亮相日本东京展会,靠的则是“善谋事”的丰富经验和人脉资源;今年初,黄罡投入2600多万元资金,在现有业态基础上打造隐居竹影度假酒店、雨季再来、心宿等新业态,若缺乏前瞻眼光和雄厚实力则难以实现。这也充分说明,“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离不开人才支撑。

  因此,推动《规范》落地,关键在于营造更优渥的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遗余力地引才留才。山不在高,有“才”则名;水不在深,有“才”则灵。以好政策引才、好服务助才、好环境留才,让广阔天地成为创业乐土,“城乡一体、全域全创、多创融合”的创业生态圈必将日渐成型。 

  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

  《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全要素创业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没有围墙的创业园”高质量发展。各地应充分依托现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通过资源共享共育共建,将创业服务向海岛、乡村延伸,吸引更多创业者参与乡村创业基地建设,让海岛乡村不断迸发出创新创业活力。

  乡情美景,韵致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这一重要指示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根本遵循。

  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让广阔天地成为创业乐土,既要注重《规范》引领,又要鼓励创新创造,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项目,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将各美其美的“创业盆景”连成美美与共的“共富风景”。发展美丽经济、融入全域旅游固然是诸多乡村的“共美”之道,但千篇一律的民宿、大同小异的景观让人审美疲劳,应当像“三毛文化村”那样打造“独此一家”的鲜明特色。

  随着《规范》落地,更多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将集中释放,对人才和资本形成强大吸引力。有人才就会有创意,有项目就会有产业,“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