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与服务规范》
系该领域全省首个系统化、规范化、全要素创业服务生态体系的地方标准
何菁 何玟雁 周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20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通讯员 何玟雁 周超
本报讯 近日,市级地方标准《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由普陀区人社局起草制定,系该领域全省首个系统化、规范化、全要素创业服务生态体系的地方标准,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从“创始市”到“样板市”的升级发展。
《规范》首次定义了“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概念,是指打破传统园区创业空间局限,以乡村、海岛原生态风貌为基础,以孵化或培育乡村创业者为主要功能,将城市创业形式和乡村空间创新相结合,按照“园区无围墙、项目无边界、政策无差异、服务无盲区”的原则,实现城市资源、项目、人才、政策向乡村、海岛辐射,集聚一定数量的创业实体,满足产业有带动、政社企合力、项目错位发展规划、创业扶持统筹推进的“城乡一体、全域全创、多创融合”的创业生态圈。
《规范》中对园区的建设要求、管理要求、服务提供、评价与改进等内容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2022年起,我市在普陀区试点开展“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展茅、东极、白沙、六横、蚂蚁岛、桃花、虾峙等园区相继成立。去年5月,全省“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现场会在普陀区成功举办。
截至目前,全市打破创业空间局限,立足海洋经济优势,已建成“三毛”文化IP、展茅“农旅融合”等特色鲜明的“没有围墙的创业园”13家,集聚创业实体419家。通过构建“乡村+人才”“乡村+产业”“乡村+集体”的共创共富发展模式,已形成7条致富产业链,带动1.7万名群众家门口就业,招引培育农创客2400余名。
在各海岛、乡镇“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园区的建设质量、运行实效差异化问题逐渐呈现,但对于此类开放式的创业园,目前尚无国家、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规范》的出台,将推动我市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提质扩面,更好地发挥实效,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地方标签,在全省乃至全国层面得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