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骥:骐骥千里,行而不辍

邱雨倩 袁悦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9日 第 05 版 )

  罗骥在综合指挥室指导警务辅助人员开展信息研判工作

  □邱雨倩 袁悦/文 张佳荣/摄

  人物简介

  罗骥:

  1991年2月出生,江西吉安人,201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党龄13年,现为新城公安分局千岛派出所副所长。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受个人嘉奖4次,获评G20峰会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全省公安机关平安护航亚运工作突出个人。

  当晨曦掠过案卷上的指纹,当夜色浸透蹲守时的衣领,当群众焦急的等待化作破案后的笑颜——罗骥的每一天,都在用脚步复刻同一句誓言:让真相跑赢时间,让平安落地生根。

  情系群众,当好百姓”贴心人”

  “阿婆,侬一个人在家要锁好门窗,有事随时打电话给我。”江西小伙罗骥讲着一口流利的舟山方言对辖区独居老人王大娘细心叮嘱,大娘乐呵呵地搬出竹椅:“小罗警官,快坐快坐,喝口茶再走。”这份温暖的警民情谊,还得从王大娘第一次报警说起。

  那时的罗骥刚到舟山工作,完全听不懂当地方言。面对王大娘焦急的“加密语言”,两人比划了半天才明白是电动自行车被盗。罗骥立即调取监控、走访排查,很快锁定嫌疑人并成功破案。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必须先过语言关。

  自此,罗骥常利用下班时间走街串巷,向同事学、跟群众练,硬是把舟山方言“啃”了下来。“阿婆,侬慢慢讲。”“嘛担心,交给阿拉!”如今,这些地道的方言已成为他开展工作的“金钥匙”,而常年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也让他在处理矛盾纠纷和复杂人际关系时,成功化解了众多日常琐事。

  “快破案是本事,办好案是责任。”从警13年来,罗骥的身影奔波在出警办案的路途中,穿梭在调解纠纷的屋檐下,往返在迷路老人回家的路灯里……如今他的皮肤糙了,眼神却更明亮了。那个曾经暗暗发誓要办好案子,守好群众的青年,如今已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基层先锋,他用踏实和热爱,回应着每一位信赖他的群众。

  利剑出鞘,筑牢辖区”平安墙”

  “所长您放心,每起案子我都会尽我所能办,定不负所托!”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是罗骥初到千岛派出所时对所长立下的“军令状”,也是他这么多年始终践行的铮铮誓言。

  去年6月,辖区连续发生多起商铺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娴熟,得手后迅速驾车逃离。

  面对这一棘手案件,罗骥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迅速判断出这是跨区域流窜作案。他率先提出“以车找人”的侦查思路,带领团队连夜调取沿线监控,成功锁定两辆频繁更换号牌的嫌疑车辆。

  经过连续5小时缜密侦查,当场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实现了从发案到破案不到24小时的“闪电战”。

  办案要有快侦快破的效率,也要有精益求精的标准。现场勘查时,他总能发现常人忽略的细微物证;案情研判时,他善用逻辑推理在纷繁线索中精准锁定突破口;审讯攻坚时,他巧妙运用心理战术直击要害。

  这位曾经的警队精英,将特警时期锻造的“三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完美转化为侦查办案的核心竞争力,用破案实效诠释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使命担当。

  倾囊相授,甘当成长”领路人”

  从特警支队的“尖刀利刃”到治安大队的业务骨干,再到如今基层所队的“中流砥柱”,回望从警之路,罗骥总觉温暖盈怀。第一次野外拉练时,老队员“一对一”的帮助保护;第一次集中清查时,老民警手把手传授的排查技巧,第一次主办案件时,所长办公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正是警营里代代相传的“传、帮、带”精神,让他从青涩的新警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破案能手”。

  如今,作为警师,罗骥深知薪火相传的责任。“办案要像绣花一样细致,待民要像春风一样温暖。”这是他常对青年民警说的话。训练场上,他一遍遍示范执法动作,将实战经验倾囊相授;案情分析会上,他引导新警抽丝剥茧,培养侦查思维;工作之余,他细心关注年轻民警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压力。那些曾经照亮他从警路的温暖灯火,如今正通过他点亮更多年轻警员的成长之路。

  去年5月,辖区发生一起盗窃案,为固定收集案件证据,罗骥和徒弟韩颢展开了忙碌和细致的工作。遇到瓶颈时,罗骥拍着韩颢的肩膀,坚定地说:“我们要让证据开口说话。”他带着韩颢重新梳理线索,细致勘察现场,最终构建完整的证据链。在罗骥的言传身教下,韩颢迅速成长,今年第一季度荣获分局执法办案积分第一名。“师傅是我的‘引路人',跟着他总能学到真本事。”韩颢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