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舌尖上的虾皮
韩萍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8日 第 04 版 )
□韩萍波
闻说要去蚂蚁岛,我感慨说,已经快二十年没去了,特别怀念岛上炒虾皮的味道。
轻轻浅浅的风,天空和阳光一样澄净。这个陆域面积只有2.64平方公里的小岛,绕着走一圈,也不到两个小时。依旧是干净的小渔村模样,几条并不幽深的水泥路,隔十来米就有一个卖水果兼烟酒日用品的小店,沿路紧挨的民房,多用绿色啤酒瓶碎片镶嵌栏杆,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刺眼,不经意就暴露了年轮。坐落在山脚下的人民公社旧址,外墙被攀援的爬山虎紧紧包围,像极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一切和我二十年前来时毫无差别,时光仿佛在蚂蚁岛静止了。
小岛上,箪食瓢饮简单粗暴,以海鲜为主材,精致是算不上的,红烧、酱汁、清蒸、水汆,大体也就这几种做法,但在蚂蚁岛,除了其他的大海馈赠,大家都不约而同青睐起这盆“繁虾似锦”来了。虾皮还是那旧虾皮,给披了件华丽丽的外衣后,就立马显得文艺多了。
虾皮是蚂蚁岛的特产。虾皮在没加工前,称为晚虾、毛虾。毛虾在夏秋两季繁殖,蚂蚁人张网捕毛虾一般都在9—11月,因为毛虾晒干后实在太小太轻,让人感觉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虾皮”之名由此而来。品种有生皮、熟皮和卤虾之分,生皮熟皮仅是烘干前毛虾的生熟不同,并不影响口感。卤虾为咸虾,作为佐料多为出口韩国等。蚂蚁岛产出的虾皮色洁白,薄而透明,味道鲜美,故岛上虾皮产业市场非常广阔,已有浙江省最大的集捕捞、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虾皮市场,日产在300吨以上。
蚂蚁人对于虾皮的热爱,从对虾皮的做法就可窥到一二。他们鲜少做汤,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紫菜虾皮汤是最简便、通常的做法,扯几片紫菜,撒一把虾皮,加点盐,冲开水即可,但这绝不是蚂蚁岛的味道。蚂蚁人习惯将虾皮用来炒,少许油,浅浅的小火,色泽金黄,脆而不焦,入口即化,把握好这些细节是有点难度的。因为我回来后试过,均以失败告终。
蚂蚁岛犹如它的名字,小的在舟山地图上找它都有点费劲,但它曾历经过的那段红色岁月,如同码头停泊的那艘红船,在舟山乃至全国,都像一面迎风猎猎的红旗。“小小蚂蚁赛苏联!”“将蚂蚁岛的红旗插到全国渔区去!”这蚂蚁岛响彻云霄的口号,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它跟岛上渔民质朴淳厚不怕苦累的性格有关,跟一群勇于挑战旧俗敢于创新的八姑娘有关,跟一群靠搓草绳、卖火熜打大捕船的妇女有关,这些都被钉在创业馆的墙上,早已融入蚂蚁岛的血肉。
从创业馆出来,我们在水井边,恰巧遇到了几位晒太阳的耄耋老人,旁边晒着一篱子鱼鲞。怕有野猫光顾,篱子必须支得高高的,风从东边吹来,篱子就飘向左,风从西边来,篱子就飘向右,晃晃悠悠的,犹如老人辛苦跌宕的人生。聊起岛上的日子,她们说,现在惬意了,脚翘翘太阳晒晒,劳保也有,平时吃的孩子们都会带来,吃不完有冰箱,大不了再晒晒。以前真是辛苦,那时岛上,男人下海,女人也下海,男人做老大,女人也做老大,男人开山打石头,女人也有做石匠的,打炮、拖车,赤脚踩在泥涂里,陷下去直到小腿肚,都和男人一样干。蚂蚁岛人早些年开张网船的都是家庭户,设备简陋,女人下海做机手、拔网样样来,海蜇发了张海蜇,小虾汛张小虾,养海带、晒虾皮,晚上还要搓草绳,即便如此艰苦,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堂的,那段辰光真是蛮有趣。说到这里,老人笑了,干瘪的唇角掠过的笑意,就像这蚂蚁岛天边的晚霞。
老人的记忆将我们也带入了那个时代,是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骄傲。时代又是一个挺有滋味的词,如同蚂蚁岛的虾皮,你砸吧砸吧,就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有的涩,有的甜。
我不想去写小岛曾经来过多少大人物,我只想关心这些质朴的灵魂,开着自己的花,结着自己的果,那才是真正的蚂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