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的软实力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8日 第 03 版 )
点滴录丨小小
近日,一名5岁小男孩在定海闹市街区哭着找妈妈,身边电动车穿梭甚是危险。一位金店营业员见状立即上前安抚,并牵着孩子的手找妈妈。此时,孩子的母亲已经报警,派出所民警正沿街寻找。在“双向奔赴”下,母子很快重逢。孩子走丢,陌生人暖心守护,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每一次读来都令人感动。“孩子丢不了”,正是一座文明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我市正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交”“儿童友好公厕”等设施不断涌现。毫无疑问,“儿童友好”是需要“软硬兼施”的。一方面,要完善城市硬件设施,为儿童提供生活便利和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则需通过弘扬爱心、培植文明,形成“人人守护孩子”的社会氛围。
在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当下,提升“儿童友好”的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爱心传递、善意流动,城市才有温度,孩子才会有“暖巢”。这需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这位金店的营业员放下生意,主动照顾走失的孩子,用行动诠释了“儿童友好”。
儿童天真可爱,但脆弱需要保护。面对“儿童走失”问题,必须建立层层防护网,动员全社会参与。家长是“第一责任人”,但“盯”得再紧也难免有疏忽之时。孩子意外走失,除了依靠“城市天眼”和民警搜索,更需要儿童友好城市的软实力。一旦发现落单的孩子,每个人都应主动守护并及时报警,过往车辆则应自觉减速、避让。如此,才能把偶然的“幸运”变成可依赖的“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回到母亲的怀抱。
这位金店营业员的“举手之劳”看似平凡,却是“儿童友好”不可或缺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