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视阈下舟山渔业绿色发展驱动要素、提升路径及治理机制研究

赵金铭 郭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7日 第 04 版 )

  □赵金铭 郭旭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业消费潜力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洋渔业作为舟山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绿色发展是实现舟山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有效推进海洋渔业产业的提质增效,进而推动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舟山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渔业产值快速增长

  自1997年以来,舟山渔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一直维持在80%以上,且在2018年达到95%。2021年,舟山渔业总产值达到268.74亿元,较2000年增长超过4倍,2000年~2021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6.97%,表明渔业产值增长迅速。

  渔业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渔船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对渔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与台州、海口等省内外沿海城市相比,舟山在机动渔船数量与捕捞渔船数量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具体而言,2020年,舟山市的机动渔船数量较台州多1671艘,捕捞渔船数量较台州多3388艘。这为舟山渔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海洋旅游(海洋休闲渔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海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舟山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舟山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快速增长。2019年,舟山实现旅游收入1054.6亿元,同比增长11.94%;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705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5%。与2000年相比,2019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了15.34倍,2000年~2019年期间年均增长率在15.45%。舟山接待游客规模显著高于山东威海、广东珠海等海洋旅游城市,其在海洋旅游领域的竞争力优势明显。

  渔业绿色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

  渔业产业群众性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目前,舟山约有10家规模较大的海洋捕捞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已开始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延伸。但在整个产业中,高度组织化并且产业配套完善的龙头骨干企业相对稀少。在加工贸易领域, 瞄准海洋渔业分散性的特点以及海洋渔业产业弱点,通过多种手段,抢占市场主动权,从而降低了购买渔业产品的成本。然而,舟山海洋渔业产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整合不足,导致其在产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发展历史和经营观念的原因,舟山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点,与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山东、福建等地相比,在经营理念方面有着显著不同,难以合作开展公司化、规模化的运作和组织。

  渔业经营家庭化,渔业品牌价值缺乏

  舟山渔民从事水产加工与经营的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具有规模小、加工粗放、经营分散的特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大部分的产品以冻、活、鲜、干品为主,创新点比较少,深加工不足。从市场表现中可以看出,水产品的附加值低,很少有企业建立起自主渔业品牌。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技术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在不断涌现。尽管舟山水产品的出口总量很大,但由于包装不符合标准等而导致的退货现象时有发生。

  水产品加工技术有待提升,企业设备陈旧

  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缺乏先进技术和设备支持的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潮流。舟山许多渔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和设备,缺乏创新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传统的加工方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操作繁琐且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存在质量波动和食品安全隐患的风险。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落后和设备的陈旧还影响了行业的竞争力,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渔业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管理渔业资源,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监管乏力、执法不严等问题。一些渔业企业违规捕捞、非法捕捞以及超出限额捕捞的渔业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环境的恶化,制约海洋渔业的绿色发展。其次,渔业资源管理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不够健全,权责和合作机制不完善。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导致资源管理的整体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舟山海洋渔业绿色发展动力

  一是区位优势。舟山位于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我国通向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优越的地理区位为舟山带来了巨大的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舟山群岛是连接我国内陆和海洋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国货物出口和进口的关键节点之一。

  二是产业优势。渔业是舟山重要的传统产业。舟山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生物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舟山当地渔民有着丰富的捕捞经验和渔业技术。舟山还积极推动渔业现代化和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提高了渔业产值,还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舟山渔文化和海鲜特色美食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优势。舟山港口资源丰富,渔港条件优良,特别是西码头渔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作为海洋渔业基地基础条件优良,各类配套服务功能相对齐全,使其成为中国渔业的重要枢纽。渔业相关的服务机构、物流公司、加工厂等在渔港附近设有基地,一站式服务为渔业企业提供了便利。

  四是政策优势。舟山市政府出台了诸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渔业现代化,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等手段,支持渔业从传统捕捞向现代化养殖和捕捞方式的转变。投资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升渔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支持舟山的海洋渔业产品出口,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简化出口手续、提供关税优惠和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支持渔业企业引入先进的渔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一系列政策来限制渔业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舟山海洋渔业绿色发展路径

  坚持“对标国际、引领全国”

  积极吸纳和集聚国内外海洋渔业创新要素资源,凝聚改革动力,深化创新引领,聚合发展优势,切实增强舟山海洋渔业吸附功能和产业发展能级,营造全球竞争力,不断推动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动渔业企业技术创新,渔业企业应主动进行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合作,提升加工工艺和设备水平。加强行业协会和组织的作用,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实现水产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强化统筹、全链发展”

  加快集聚国内外海洋渔业高端要素资源,立足于海洋捕捞,将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的基础,着重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升级,加速推动流通贸易业的发展,努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供应链,创建一个全国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推动海产品加工和价值链延伸,加强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工、包装和品牌推广,将渔获物转化为高品质的海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我国渔业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合作交流重要平台。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渔业合作关系,积极寻求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有机融合。在国内市场方面,舟山渔业可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新鲜、高品质的海产品。在国际市场方面,舟山可以出口海产品,同时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本地渔业的国际化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本文为舟山市社科联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