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浅碧深红色

——读《邦媛——蒙曼女性诗词课》感

纳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

  □纳捷

  认识蒙曼老师缘于多年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她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幽默的谈吐,配上简朴而自信笃定的外形气质深深吸引了我,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

  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让我自由选择一本书。当看到书架上的《邦媛——蒙曼女性诗词课》,我想就是它了,这才有了一次深读蒙曼笔下古典诗词中的女性生命史的机会。

  这本《邦媛》讲述了书写中国历史的二十四位文化女性,书上大量诗词的引用感觉也给我上了一堂诗词课。“这部作品以女性生命史为经线,以文学考古为纬线,编织出中国古典女性形象的全息图谱。”

  她的书名就出自《诗经》。《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是说这些国色天香的人啊,是代表国家形象的淑女。那么怎样的女性才能称之为邦媛?蒙曼认为那些具有跨越时空的绵长的影响力,体现出我们中华文明的风采和气象的文化英雄,形塑着中华文化的模样。

  二十四位文化女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官婉儿和管道昇。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和诗人,她的墓志铭出土时,考古学家发现志文中刻意隐去了她的政治功绩。蒙曼将这种历史书写中的性别遮蔽称为“青铜器上的蚀斑”,而诗词恰是穿透这些蚀斑的X射线。通过解析《彩书怨》中的政治隐喻,还原出这位“巾帼宰相”在男性史官笔迹之外的治国智慧。

  书中对管道昇的个案研究尤为精彩。这位元代女性书画家,在赵孟頫光环下长期被简化为“才子背后的佳人”。当蒙曼将管道昇的《墨竹图》与赵孟頫题跋并置解读,那些曾被视作夫妻唱和的墨迹,顿时显现出艺术理念的角力与对话。

  那些曾被历史简化为贞节牌坊上冰冷文字的女性,忽然化作漫天星斗,在蒙曼的笔端重新获得温度与重量,不再是男性历史的注脚,而是文明长河中自在涌动的暗流。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那些褪色的裙裾时,或许能听见薛涛笺上的松烟墨在低语:每个时代都有未被驯服的月光,照亮暗河中倔强前行的舟楫。

  步入现代文明,什么是邦媛,像蒙曼既是深耕隋唐五代史和中国古代女性史的学者,也是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她独立理性的生活态度与学术成就共同塑造了她独特的公众形象,她就是最好的现代邦媛。

  而众多的市井之中,执着于当下,千帆过尽,做自已的掌舵人,内心的王者也是邦媛。

  前几天的清晨刷到的一个视频像打开一扇窗,照进的一道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菜场作家陈慧,在命运的拉扯下,3岁的她被送到养父家生活,后来婚姻的红本也被撕裂,但她从未唱衰生活和婚姻,还是逢人就往嘴里塞糖。

  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以日常生活为写作题材,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代表作有《去有花的地方》《世间的小儿女》等。陈慧的故事激励了许多普通人,她是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梦想的人看到的一道光。她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讨论。但她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方式,仍然坚持在菜市场摆摊,过着简朴的生活。她认为,正是这种平凡的生活赋予了她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一位网友对她的评价“拖拉机的外在,劳斯莱斯的内核”。

  她在视频里说:独立不是孤立也不是对立,真正的独立是学会借助身边一切有利的条件,让自己变得更好,那才是独立!你是丝瓜为什么要跟南瓜一样,趴在地上,苦了自己,还结不出来好瓜。她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她的“平和尝世味,含笑看人生”状态才是清醒又睿智,独立又自由的女性。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无论是饱读诗书、致力文化传播的蒙曼和菜场作家陈慧,都是我们新时代女性学习的“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