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抗战纪念碑
周雨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
□周雨茗
“布满弹孔的墙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浴血奋战?”“当年整个上海都沦陷了,死守这么一个仓库意义又何在?”“420多人的中国守军,为啥对外要宣称‘八百壮士’?”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带着上述疑问,我和几位同窗好友利用双休日专程来到上海市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参观,仿佛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历时3个月,我方举全国之力共投入70多万部队,死伤30多万人,却未能阻挡敌人的疯狂进攻。日军相继攻占上海多地,中国守军腹背受敌,战局危急。为避免全军覆没,10月26日,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官兵420余人,死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牵制日军,掩护大部队撤退。为了迷惑敌军,谢晋元对外宣称四行仓库有守军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四行仓库是当时4家银行的联合仓库。中国军队为什么选择四行仓库?讲解员告诉我们:四行仓库的墙体厚,非常坚固,易守难攻;它共有5层,和周边的建筑比是最高的,既可以观察周围的敌情,又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再则就是它的地理位置特殊,南边、东边分别是租界与公共租界,日军进攻时某种程度上会忌惮于国际的压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四行仓库最右边有两个黑色的圆筒,当时是租界里的煤气罐,一旦遭遇炸弹和枪弹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日军不敢从北面进攻。
谢晋元带领400多名官兵,抱定必死决心,孤军奋战,击退了日军多次疯狂进攻。狗急跳墙的日军又调来坦克和大炮,并派出士兵顶着钢板潜到四行仓库墙下,企图用炸药炸毁铁门和墙壁。紧急关头,国军士兵陈树生将身上捆满手榴弹,从四行仓库楼上窗口纵身跃下时拉响导火索,在一阵爆炸声中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1岁。
陈树生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只写下一行悲怆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左边的墙上,我们看到大信封后面还有很多小的信封,这些都是 “八百壮士”写的家书。他们中很多人当时不到18岁,在战前或战斗间隙给家中亲人写下的遗书:“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侮辱!”“剩一兵一卒,誓为中华民族求生存!”“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我们,上海还在。我们这四百多位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让民众看到了中国还有希望!”“历史会怎么写我们,我们谁都不知道。但是我坚信,后人会记住这里,国家和人民会记住我们!”……
由于四行仓库背靠租界, 一河之隔有了这样的“战争奇观”:英美记者在咖啡馆里看着战斗、写报道。租界里的百姓不顾流弹横飞,见中国军队消灭敌人就欢呼叫好,见敌军偷袭便大声喊叫,提醒守军做好防备。来自苏州河南岸的慰问品和慰问信被一次又一次悄悄送进四行仓库。在上海市民里面,有一位叫杨惠敏的女童子军。她当时看到,四行仓库的三面都飘着日本的太阳旗,而南面飘的是英国的米字旗,心里很不是滋味。27日夜,为了鼓舞中国守军的斗志和广大民众的信心,杨惠敏冒着被日军狙击手击毙的危险,冲过火线,向四行仓库送去一面代表中国的旗帜。当旗帜在四行仓库上空升起时,谢晋元代表全体守军向这位勇敢的女童子军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四行仓库保卫战进行了四天四夜,谢晋元率部在这块弹丸之地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最后,久攻不下的日军向租界当局施压,劝逼国民政府撤军。10月31日晚,谢晋元奉命率部撤离四行仓库,进入租界,被软禁于孤军营中。四年后,谢晋元惨遭叛徒杀害,牺牲时年仅37岁。
我们站在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感受那段历史的沉重和震撼。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八百壮士”英名墙上,镌刻着354位中国守军的姓名。长时期来,除谢晋元等外,大多数守军的姓名鲜为人知。
四行仓库保卫战虽然是中国军队撤退告终,但他们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上下抗击日军的士气,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永恒的抗战纪念碑;一场战斗,因为中国守军的热血而成为民族的记忆。
如今的苏州河畔已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唯有四行仓库纪念馆的西墙上,依旧弹孔密布,仿佛在警示游客和每个中华儿女: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