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草撬动大市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7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陈斌

  普陀葫芦岛的18亩艾草种植基地生机盎然。这看似平凡的小草,正悄然改变着海岛乡村的面貌。

  艾草产业在此落地生根,并非偶然。它从传统节令中的文化象征,蝶变为推动农业升级、产业融合、百姓增收的重要抓手。这背后,是党委政府的精准决策与百姓的扎实付出。艾草成功串联起“农业”“文旅”“乡创”,引领葫芦岛迈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阶段。

  为何是艾草?答案在于天时地利。艾草生命力顽强,不挑土壤、不怕干旱,种植成本低,管护简便。加之其深厚的中医药价值与现代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巨大。政府敏锐捕捉机遇,引进优质品种,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从育苗、养护到采收,全程科学规范,确保品质,为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思维激活价值。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思维升级。部分鲜艾赶在端午节前抢“鲜”上市;更多则通过地窖发酵,静候时间赋予其更高药性和价值。这打破了“种了就卖”的粗放模式,构建起从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完整链条,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跃升。

  深加工与品牌塑造。葫芦岛并未止步于初级药材。艾绒香囊、艾灸条、艾草香皂、精油等系列精致衍生品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逐步打造出品牌的独特魅力和市场吸引力。

  跨界融合文旅体验。艾草产业巧妙融入文旅领域。艾草冰淇淋新鲜上市,手工香囊DIY成为热门体验项目。游客们不再仅限于购买产品,更能沉浸式地“购买体验”——亲手编艾叶花束,感受“草本风潮”的魅力。艾草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互动中被生动唤醒。

  利益联结,惠民共富。这场“绿色革命”,最动人的力量,在于惠及民生。当地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模式。企业负责技术与市场开拓,合作社统筹管理,农户专注种植、采收、初加工。各方协同联动,显著提高了村民收入的稳定性,更激发了大家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户,如今在家门口获得稳定收入,幸福感实实在在。尤为可贵的是,这种发展具备可持续和韧性。艾草产业背后凝聚的组织力、制度力、文化力,持续为海岛乡村注入内生动力,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发展信心。

  葫芦岛的艾草,不仅是“种出来”的产业,更是“长出来”的希望。它是一次土地与文化的联动,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这株小小艾草,正在葫芦岛的土地上,书写一个充满希望、通向共富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