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一治“导航泄密”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7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小小
近期,我市开展整治“飙车炸街”专项行动,查获了一批非法改装的“炸街车”(据《舟山晚报》5月31日报道)。呼啸街头的“炸街车”既制造噪声又影响安全,理当综合施治。那么,该不该治理“导航泄密”?
机动车超速要被罚款、扣分,为何依然有人热衷于非法改装“炸街车”?导航的提醒功能或许正是他们规避监控的凭借。如今的导航不仅能指路,还会随时提醒前方的违法拍摄监控。如此,也就为“炸街车”提供了“该刹车时就刹车”的“信息服务”。
不管有没有监控,机动车都不应超速行驶。对于遵法守规的司机来说,有没有监控并不影响正常行驶,导航的这一提醒功能客观迎合“违法需求”。违法拍摄监控被“导航泄密”后,一些司机就会在无监控路段肆无忌惮地超速行驶。如此,投机取巧方便了,违法成本降低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随之增加。“炸街车”有生存空间,“导航泄密”难辞其咎。
可见,技术也是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为人们带来便利和福祉,而一旦滥用也会给社会增加麻烦甚至造成危害。因此,在依靠道德伦理进行正确导向的同时,还需通过行规、法律对技术应用实施必要的规制。导航软件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导航泄密”也存在明显弊端,对此不应听之任之。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理应及时跟进相关立法,不断提升监管能力,这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导航泄密”现在可以让监控探头形同虚设,今后或许还可以让查酒驾的交警徒劳无功,任其“野蛮生长”实在令人担忧。
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网络空间,都不应成为法外之地。治一治“导航泄密”,应及早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