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行舟”工作法解锁海岛治理新航道

王周飞 邵诗欢 吕柯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5日 第 05 版 )

  民警在园区调解矛盾

  □王周飞 邵诗欢/文 吕柯烨/摄

  东海之滨,金塘岛畔,新材料产业园内机器轰鸣,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余名建设者在此逐梦。面对跨省务工带来的方言阻隔、劳资纠纷、合同争议等治理难题,定海区公安分局创新打造“三步行舟”调解工作法,将海岛智慧融入基层治理,以“启航择舵”“破浪解纷”“归港筑信”三步走模式,蹚出了一条“矛盾不出岛、纠纷不过夜”的新路径。

  启航择舵——乡音乡情架心桥

  “选个‘家乡舵手’,说话办事都贴心!”在园区警务站“老海说和”调解室电子屏前,四川籍焊工老张轻点屏幕,选择了同乡调解员马川。这套“智慧选舵”系统汇聚了56名民辅警、司法人员、商会代表和乡贤能人,务工人员可根据纠纷类型、户籍属地、行业特点等要素“点单”调解员,实现“自主选择聚信任,乡音解忧零距离”。

  目前,金塘派出所纵向打通司法脉络,联合融治理中心引入法院、司法等专业力量,累计提供法律咨询25次、法律指导63次,构筑纠纷化解的“法治锚”;横向编织乡情网络,联动4家商会、20余名群贤等民间调解资源,立体构建情感联结,融化心头坚冰,成功化解同类“乡土型”纠纷27起。这种“派出所搭台、专业力量唱戏、乡情乡音暖心”的调解模式,让82%的纠纷在择舵阶段便达成和解意向。

  破浪解纷——法理柔情破坚冰

  “化解矛盾就像赶海,要顺着潮水找门道。”民警蔡钢飞在调解完一起工程款纠纷后颇有感触。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金塘派出所提炼出“破浪三式”:“浪涌”式攻坚,对劳资纠纷等“急浪”,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启动“绿色通道”,今年为工人追回欠薪533万元;“潮平”式疏导,对工作生活摩擦等“暗流”,邀请群贤泡起“三道茶”(消气茶、说理茶、和气茶),在氤氲茶香中化干戈为玉帛;“帆动”式创新,对合同纠纷等“险滩”,引入“云上法庭”,法官、律师、民警组成“解纷舰队”现场办公,5起涉企纠纷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高效化解。

  今年4月,面对涉事双方僵持的50余万元履约纠纷,调解团启动三方联动的“破浪解法”:蔡钢飞以“园区平安管家”身份主持调解,法院派驻法官逐条解析合同条款,商会调解员用乡音唤起情感共鸣,仅一上午便促成剑拔弩张的两人相互谅解。

  归港筑信——三色跟踪护远航

  走进共治警务站,“智护金塘”系统正通过“金智码”实现人员管理。每位务工人员通过扫码生成专属“平安信用档案”,完整记录入园建设者的日常行为数据。金塘派出所创新建立“三色跟踪”机制:对履行调解协议者授予诚信“绿帆”,纳入园区积分管理系统,享受优先招工、租房优惠等7项福利;对有矛盾纠纷苗头的,纳入“黄帆”观察名单;对反复违约人员启动“红帆”预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重点帮扶。

  去年底,云南籍装卸工老王与工友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后来在蔡钢飞调和下解开心结。如今他被授予诚信“绿帆”,成了园区“群贤调解队”的新晋成员,还用亲身经历劝说工友依法维权。这种“化解一案、教育一片、护航一生”的闭环机制,使园区纠纷复发率同比下降67%。

  当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灯光照亮东海夜空,金塘派出所将“三步行舟”工作法深嵌海岛治理脉络,守护着新时代的“千岛共富梦”。园区矛盾纠纷调解周期同比缩短35%,调解成功率升至99.3%,涉企纠纷回访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