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新”,夯实海岛共富底座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3日 第 02 版 )

  色彩斑斓的嵊山镇泗洲塘渔家民宿 摄影 记者 陈永建

  □记者 陈逸麟 胡园园 方智斌

  六月的嵊泗,海色正青。粼粼碧波如缎,轻摇慢漾,迎接八方来客。

  坐在破浪前行的客轮上,窗外掠过高高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极目远眺,海洋牧场翡翠铺陈;踏浪登岛,诗与远方就在每个游客脚下。

  作为省内极具特色的全域海岛县之一,2022年,省委、省政府点题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3年来,嵊泗以海为卷、以业为笔,循着共富蓝图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年均GDP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2,连续两年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勾勒出这卷“强县富民图”浓墨重彩的底色。

  海岛旅游“升级”

  浪漫经济起潮声

  5月20日,嵊泗花鸟岛的风里浸润着甜。码塔草坪公园内,25对新人在山海间共赴一场集体婚礼,百年灯塔静默守望,将爱意与承诺都镌进岁月的刻度里。

  “2023年,我来花鸟旅游的时候对着灯塔偷偷许愿,若能在此办一场婚礼,该多好!今天终于圆梦了。”婚礼现场,新疆姑娘冒婉莹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花鸟岛形如展翅欲飞的海鸥,岛上花草丛生,林壑秀美,故得斯名。2022年,长三角首个户外婚姻登记基地落户花鸟岛,为这座海岛点上浪漫的注脚。

  近年来,嵊泗县围绕“相识、相恋、相许、相伴、相守”,投资7000万元实施特色风貌提升工程,构建花鸟爱情主题岛。岛上招引“甜蜜经济”业态14家,游客漫步在古老的渔村弄堂里,转角处会与“声音爱情信箱”、初心照相馆、落日音乐市集等浪漫惊喜不期而遇。

  “爱情经济+海洋文旅,让花鸟岛从‘到此一游’的景点,变成了‘刻进回忆’的情感地标。”花鸟乡党委书记许存介绍道。2022年以来,赴花鸟岛婚拍、登记的新人已有138对,花鸟岛在各类社交媒体互动量超9000万次。

  主题海岛出圈带来强大的发展动能。去年,嵊泗县接待游客855.9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增长9.9%。当下,嵊泗正打造“泗礁中东部+黄龙”和花鸟、嵊山、枸杞东部三岛联动的两大景区,将小岛串珠成链、组团出道,实现更大发展。

  当流量化作“留量”,当“好风景”变为“好钱景”,嵊泗以“民宿+”破题共富。五龙乡花璞台民宿的院落里,鲜花攀着竹篱绽放,海风中飘着咖啡香气。端午假期,这家民宿的房间早被预订一空。

  7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刘家琪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乡五龙,创办了这家民宿。花璞台,是舟山方言皮皮虾的谐音。

  2022年,她从“民宿咖啡”中嗅到商机,陆续开出3家艺术咖啡店,单日最高销量近600杯。“民宿不是孤岛,可以链接更多业态,持续扩圈,比如我们就会和周边的餐饮、文创店互相引流,大家联动发展。”刘家琪说道。

  花璞台的“扩圈”,是嵊泗民宿业升级的缩影。截至去年底,全县894家民宿中,53.8%是特色鲜明的精品美宿和主题民宿,156家次获评省市高等级民宿;全县民宿行业直接从业人员6000余人,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超2万人,占全县渔农村人口近半。据统计,2024年全县民宿户均净收入达20.69万元,低收入与中等收入群体的钱袋子,随着“民宿+”的发展渐渐鼓了起来。

  传统养殖业转型

  蓝色粮仓生“金银”

  新技术、新渠道、新模式……嵊泗的“蓝色粮仓”,正以“变”应“新”,在潮头踏浪而行。

  5月29日一大早,枸杞岛贻贝养殖户胡仕龙就出门了,他和工人一起,驾着小船穿梭在自家60多亩贻贝养殖海域,一直忙到天黑。

  “台风季马上要来了,得赶在前面把桩基、挂绳修结实。每年五六月份,比收贻贝的时候还要忙嘞。”他告诉记者,眼前的这片海域,今年将产出数万斤贻贝,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

  养了20多年贻贝的胡仕龙,最懂这片海的“变”。

  2023年,全县200多万颗泡沫浮球“退役”,取而代之的是环保新材料浮球,不仅海面上再无白色垃圾漂浮,更催生了碳汇交易、生态价值核算等创新实践;而“一米八”“盒马”等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加持,“气调锁鲜+盒马鲜生+电商直播”的组合拳,让嵊泗贻贝冲出长三角,走进全国30个城市的377家盒马店,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百年渔场”的招牌越擦越亮。

  数据显示,2024年,嵊泗全县海水养殖总面积达3.57万亩,总产值达12.5亿元,其中贻贝年产量超24万吨,养殖户户均收入在30万元左右。

  泗礁岛插旗岗的“彩虹桥”上,目之所及是另一番“海耕”盛景:温州人周哲峰的300亩养殖海域里,羊栖菜在海面舒展,牡蛎在中层海水中开合,小刀蛏则在底层泥涂潜养。

  “羊栖菜能加速海水循环,带来更多藻类;牡蛎和蛏子‘吃’着这些藻类长大,一片海养三种宝,空间利用到顶了!”周哲峰比划着,语气里是掩不住的期待——50亩“立体养殖”试验田今年预计亩均收益能增加30%以上。

  “我们要走‘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全链服务’的路子,让传统养殖从‘粗放’迈向‘精细’。”嵊泗县水产养殖服务中心主任潘丽莎说。

  眼下,南美白对虾、海马、褐菖鮋等高价值品种已被嵊泗引进,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渐次落地——待技术成熟,更多养殖户将端上“科技饭碗”。  新质动能“起势”

  蓝海之上立潮头

  传统产业在变革中焕新,新质生产力同样在嵊泗的海空之间拔节生长。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一架满载乘客的“贝尔505”直升机在嵊泗县菜园镇青沙直升机场降落,标志着嵊泗首趟县内低空观光验证飞行圆满完成。5月,嵊泗县环岛航线、引流航线、打卡航线等3条观光航线面向公众开放预约。

  “低空观光航线的客单价399元,‘五一’期间乘客反馈非常好。”嵊泗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石华辉介绍道。

  海域面积广阔,群岛星罗棋布,大海形成的天堑,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地利”。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目前嵊泗已开通至上海龙华机场、上海临港直升机航线,岛际无人机物流航线也已实现常态化飞行。

  今年3月底,嵊泗县和普陀区、岱山县联合入选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5月底,《嵊泗县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台,将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探索低空经济+旅游消费、应急救援、海洋治理、城市管理、数据测试等新应用场景。

  蓝天之下有新翼,碧海之上生绿能。

  走进中广核嵊泗小洋山薄刀嘴光伏电站,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桩基之上。这座去年刚建成投用的光伏电站面积约87万平方米,相当于120个足球场大小,年发电量约1.35亿千瓦·时,每年减碳排放13.4万吨。

  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嵊泗正加速布局清洁新能源:投资169亿元的15万吨级LNG专用码头、10座22万立方米储罐及70公里输气管道年内将建成;投资2.5亿元的中能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三季度投产;中广核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海上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年内开工……

  新能源为AI智能蓄势,新基建为未来赋能。在洋山,阿里巴巴AI算力中心已进入设计阶段。“嵊泗背靠上海这个‘算力消费大户’,又有充足的绿电支撑,发展算力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阿里巴巴驻嵊泗乡村特派员王涛说。未来,这座算力中心将反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为嵊泗注入更澎湃的“数字动能”。

  重大项目牵引、政策创新突破、融合业态赋能,嵊泗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站在2025年的关键节点,嵊泗正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市委“985”行动,以“干就干成、做就极致”的拼劲,在海岛共富之路上踏浪前行。

  “我们将深化‘一岛一功能’布局,围绕‘富民’与‘认同’,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一体发展,建强海岛发展轴,抢占海洋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赛道,筑牢海洋经济的坚实底座。”嵊泗县委副书记宋晖表示。

  潮起海天阔,风劲好扬帆。这个东海之滨的海岛县,正以产业为桨、以创新为帆,在共同富裕的星辰大海里,驶向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