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公安:构建“全链条”适老服务体系
畅通海岛银龄政务“最后一海里”
刘鑫 邵宇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9日 第 04 版 )
民辅警为群众介绍并引导使用居民身份证办理自助机
□刘鑫/文 邵宇翔/摄
晨光熹微,海雾未散,普陀区政务服务管理中心公安窗口工作人员已开始清点警务背包,准备搭乘首班渡轮奔赴东极开展集中换证服务。这样的“跳岛服务”,早已融入她们的日常。
近年来,普陀公安立足海岛老龄化实际,聚焦银龄群体办事堵点,全面升级“银龄守护”系列措施,通过政务流程精简与科技支撑,构建起“专窗服务—全程陪办—数智赋能”的“全链条”适老服务体系,让政务服务跨越山海阻隔,直达银龄群体的指尖心间。
“定制服务”跨越“数字鸿沟”
走进普陀区政务服务管理中心公安窗口,“老年人办证专窗”的标志格外醒目。这里不仅配备了适老化办事设备和方言版操作指南,更设有“免叫号通道”及老花镜、适老专座等助老便民设施。
“以往要跑几个窗口的事儿,现在一个窗口就办完了!”刚完成户籍迁移业务办理的徐阿婆,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针对老年人“望屏生畏”的数字化困境,普陀公安推出方言版政务服务短视频,将户籍迁移、证件补办等多项银龄高频业务拆解成“可视化攻略”,日均播放量突破2000次。
同时,开通“银龄专线”,通过线上提供远程视频导办服务,线下配备专职方言导办员手把手教学,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老人少跑腿”,有效破解“慢人群”在数字化浪潮中的问题,跨越“鸿沟”触达服务温度。
“全程陪办”守护“人生晚晴”
“大半辈子过去了,我终于又有了‘身份’!”握着崭新的户口本,官阿婆眼角泛泪,紧握民警双手不断感谢。
在一场历时半年的跨省户籍恢复行动中,民警不仅联动外省公安溯源历史档案,更全程陪同办理婚姻登记、社保关联等多项业务,让漂泊半生的老人重获“人生凭证”。
这暖心一幕正是普陀公安“全生命周期”适老服务的生动写照。通过构建“银龄帮办员”制度,公安窗口与民政、卫健等部门形成服务闭环,为特殊群体提供跨部门“管家式”服务。
不仅如此,普陀公安创新实施“点单+预约”服务模式实现更精准需求匹配,提供从进门引导到业务办结的全流程陪办服务,形成“进门有引导、办事有陪同、疑难有专窗”的服务体系,用“兜底式”服务守护“人生晚晴”。
“三维联动”架设“数智专列”
“庙子湖岛换证56人。”“东福山岛换证18人。”“青浜岛……”“收到,大家辛苦了!”今年4月,普陀公安“背包警务2.0”在东极诸岛掀起政务新风。
聚焦银龄群体“急难愁盼”,普陀公安迭代升级“背包警务”,构建起“云端接单—潮汐响应—空投速递”的三维服务体系,以更精准、更暖心的举措为银龄群体架设起“数智专列”。
陆域整合送餐员、网格员等群体组建“银龄守护队”,依托“舟警提醒”政务服务大数据模型,开展办证业务按需“云端接单”;海域首创“候鸟式”潮汐办证,根据渔汛周期等规律,在休渔期、节庆返乡季等高峰时段开展巡回集中服务;空域启用无人机速递网络,打造“政务航空+”模式,对偏远海岛实行“15分钟政务服务圈”证件速递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为银龄群体开展跳岛送证183件,群众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