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国际海事服务的“最”字文章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7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一叶扁舟

  近日,在舟山市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6号泊位上,“亚得里亚海”轮油船顺利完成了为期3天的清舱作业,这也是我市完成的首单油船靠泊船厂码头清舱作业订单。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就要多些这样的创新突破,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此前,我市修船企业主要在各大锚地的专门锚位开展清舱作业,接送人员、物资成本较高,更因锚位供不应求,每每导致外轮排队等候。改“锚地清舱”为“码头清舱”,每单可减少作业成本10万元。以鑫亚船厂去年承接30多单油船清舱业务来算,作业模式改变后,全年可节约300多万元成本。对于船东而言,等待时间可缩短50%,经济效益更加可观。可见,看似不起眼的“位移”,显著优化了海事服务效能,也极大提升了港口竞争力。

  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是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有力支撑。当下,就要充分发挥政策红利,建设全球船加油中心、海事服务产业集群,构建与世界一流强港相匹配的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综合海事服务能力。这就需要着眼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做足高效便捷的“最”字文章。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船东来说,选择到哪里加油、哪里修船,主要从成本和效率考量。因此,滞港时间、服务价格、通关效能等方面“失之毫厘”,港口的美誉度就会“差之千里”。近年来,我市以世界一流强港为标杆全面优化海事服务,显著提升了港口吸引力,各类外轮纷至沓来。 

  改“锚地清舱”为“码头清舱”,是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一次转型。在各大锚地的专门锚位开展清舱作业虽有利于提升安全系数,却增加了运行成本。“鱼和熊掌”能否兼得?我市通过创新实践给出答案:今年3月5日,市安委办经过前期摸排研判,发布了《首批油船靠泊船厂码头清舱作业“白名单”》,首个试点就定在鑫亚船厂。市区两级应急部门分别组建安全生产服务涉外机构进驻船厂,对清舱作业全程进行闭环把控,通过优化监管服务提升安全水平。事实证明,最大程度地挖掘服务潜力、提高监管能力,安全与效能就可以相得益彰。

  一次“位移”清舱就给企业和船东带来了巨大利好。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遗余力地追求方方面面的最高效、最便捷,创新改革还须持续推进。不断追求卓越,做足国际海事服务的“最”字文章,世界一流强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