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重要能源接入工程协同实施,助力舟山电网向送端电网转变
舟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首次双线检修
吴嘉腾 方智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3日 第 02 版 )
摄影 通讯员 吕振洲
□通讯员 吴嘉腾 记者 方智斌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现场,6名电力检修工人同时在高空“走线”,利用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窗口期,对洛春洛晓线路进行检修(见图)。
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横跨宁波、舟山两地,是我国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跨海电网工程。电力部门统计,自2019年投运以来,该工程已累计输电超330亿千瓦·时,占同期舟山市全社会用电总量的47.52%。作为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跨海输电线路,国网浙江电力公司首次组织检修人员在370米高空以双线同步走线方式开展检修作业,这也标志着我国超高压跨海输电线路运维技术迈向新高度。
为保障国投吉能(舟山)燃气发电项目及其送出工程顺利推进,助力舟山电网由受端电网向送端电网转变,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将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为送出工程施工腾出安全作业空间。国网浙江电力统筹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国蛟一号”团队、浙江省送变电公司相关技术骨干人员,对两回线路开展集中检修,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超高压跨海线路实施双线同步检修。
此次检修的洛春5495线、洛晓5496线起始点位于宁波凉帽山与舟山大猫山,两基370米输电高塔间跨越2756米国际航道螺头水道(亚洲第一跨海输电跨度)。检修人员需登上宁波、舟山两侧370米跨海输电铁塔,在落差280米、距海面超84米的导线上凌空作业,并同步开展高空走线作业。与高空走线作业同时进行的还有370米铁塔检修。检修中,“国蛟一号”团队应用了中型载物无人机辅助检修。
实施此次检修任务也是浙江电力的一次“总动员”。为确保舟山电网在检修期间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浙江电力公司启动亚运级保电标准,统筹全省资源协同联动,宁波、舟山区域1000余名应急队员24小时待命,100辆发电车分批次分程度响应。“海陆空”智能化装备齐上阵,无人机每日巡视架空线路及电缆,海缆巡视船与水下机器人每日两次巡查通道,海缆预警范围从500米扩至2公里,合力筑牢保电防线。
据了解,我市今年底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将增至384万千瓦以上,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亿立方米左右。“此次检修与重要能源接入工程的协同实施,既为电厂按期投运奠定基础,也通过集中检修模式探索跨海线路运维新路径。”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工程投运后,舟山预计每年可增加清洁电力供应约10亿千瓦·时,从而进一步优化浙江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