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耄耋老人二次创业引发的思考
明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3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明德
近日,位于嵊泗中柱山的幸福机械厂全面开工,这也是89岁老人刘复民的第二次创业。刘复民48岁时就办过一家幸福机械厂,是专门从事渔业用具生产的福利企业,为11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后来,这家企业由生产转为销售。眼下,刘复民察觉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医疗、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而嵊泗在这方面的生产供应还相对薄弱,便萌生了开办第二家幸福机械厂,专注于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生产、储存的念头。于是,这家占地3744平方米、总投资800余万元的新厂破土动工了(据“竞舟新闻”5月5日报道)。耄耋老人二次创业不但成就了一段佳话,也引发了全社会关于老有所为的诸多思考。
心怀梦想,年龄真的不是问题
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即使身体健康也该颐养天年,这大概是一种普遍认知。然而,生命因个性而精彩。89岁的刘复民就不服老,他说:“我还能折腾!”他不仅开启了二次创业,还在新厂建设过程中亲力亲为,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老人不仅“心有余”,而且“力也足”,着实令人欢喜。
事实上,老当益壮的事例自古有之。只要有梦想,年龄不是问题。在当下的商界,既有像梁文锋这样一鸣惊人的青年才俊,也有像任正非这样宝刀不老的定海神针,他们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却同在新时代的赛道上大显身手。89岁老人刘复民精力依然充沛,又有长期办厂经商的经验,能够二次创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活一世是短暂的,但是你在社会上总要有个足印,就当生命不息事业不息”,刘复民的创业梦想可敬可佩。
89岁老人办厂创业固然属于凤毛麟角,但出现在当今社会也并非偶然。舟山的人均期望寿命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2021年首次超过81岁,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预期寿命73.3岁的水平,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水平。另一方面,如今的很多老人有知识、有文化、有阅历,这就有利于延长事业线。寿星多了,自然就会涌现“创业老人”。
素不相识的人们都在祝愿刘复民二次创业成功,其中也包含了对美好人生的期盼。89岁高龄依然可以实现创业梦想,这将为人生增加多少可能,为社会增添多少亮色!对于将老未老的人们来说,多一些诸如此类的“创业老人”,也意味着未来的岁月依然可以机会多多、希望多多。
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大有舞台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很多人担心“人口红利”难以为继。而层出不穷的“创业老人”则用行动告诉人们,老年群体同样蕴含着生产力,是名副其实的社会财富。现在,延长退休年龄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几年后就可完全到位。更需要看到的是,退休也并非意味着事业告终。对于有精力、有能力的老人来说,“第二春”才刚刚开始。
60岁在老年群体中是“小弟弟”“小妹妹”,精力充沛着呢。他们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正是炉火纯青的时候,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多少有点“憋得慌”。假如有合适的“出口”发挥余热,很多老人完全可以在老有所为中找到新的价值和乐趣。尤其是,一辈子局限于工作岗位,难免有一些想做而没法做的事情,退休了正可以试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刘复民老人早年在化工厂工作,后来又有多年办厂经验,他的二次创业瞄准的是当地在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生产、储存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可谓以己之长补社会之短。在老人群体中,有特长、有能力的大有人在,如能因势利导为他们搭建创业平台,很多“急难愁盼”问题或能迎刃而解。
就拿养老服务来说,眼下正是一块亟待做大的产业。鼓励身强力壮的老人们投身养老服务产业,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既为其他老人服务,又为今后的自己筑就“安乐窝”,何愁养老服务事业不兴旺。
各得其所,夕阳才能无限好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理想中的退休生活大概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偏好养生,有的人热心公益,还有的人热衷于发展各种爱好……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想把退休当作另一场职业的开始,或以辛勤的劳动增加收入,或通过二次创业丰富人生、成就自我。所有的一切,都寄托着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
作为社会而言,理当尽可能满足老人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有不同追求的老人各得其所,这样才是“老人友好”社会的应有样子。针对一些老人的创业就业愿望,同样需要方方面面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比如,我市城市社区兴办的“强社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妨吸纳既热心公益又热衷经营的老人参与,使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完美统一。
现实生活中,不同老人的创业能力、就业技能大相径庭,这也是日积月累的必然结果。鼓励老人各显其能二次创业,不单单是对有为老人的褒奖,也是对全社会的一种正向激励,有利于引导人们趁着年轻多学习知识技能,多注重岗位磨炼,从而为将来的老有所为打下扎实的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老人创业也不能“忘了年龄”,应在确保晚年生活无忧的前提下适度投入财力、精力,而不应拿一辈子积蓄孤注一掷。刘复民老人投入800余万元资金二次创业,如此“大手笔”大概是基于多年经商的积累,这显然是一般老人难以企及的。对于老人而言,创业也好、就业也罢,体现的是老有所为的乐趣,追求的是锦上添花的意境,理当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