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1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周沫
企业、行业“出题”,政府部门“张榜”,科研单位携企业“揭榜”合作。历经两年,由市经信局推出的4个“一条鱼”产业链加工装备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揭榜挂帅”项目终于“开花结果”,而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创新亮点。实践证明,“企业出题、政府助题、机构解题”的创新机制,有益于一体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
企业、行业的需求,不仅让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获得应用场景,还能为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鱿鱼加工的掏黄、去头、去耳“三去”环节依赖人工效率低下,而由浙江大学牵头,市外机器人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舟山西峰水产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出的我国首台多规格鱿鱼自适应“三去”自动化加工设备,通过融合人工智能视觉识别、自适应控制、柔性抓取和仿人工掏黄等核心技术,机械臂操作效率可比人工高一倍,良品率超98%。
聚焦企业生产中的难点、痛点,由政府部门推出“揭榜挂帅”项目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科研力量集中攻关,这显然有利于一体推进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使快速演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高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他指出,要正视差距、加倍努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突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导向,就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我市4个“一条鱼”产业链加工装备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揭榜挂帅”项目坚持以实效为目标、以实操为引领,并最终接受“车间验题、市场评价”,较好地实现了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兴业公司引进的自动化设备设施并不少,但因主要工序“各自为战”,使得整条生产线仍存在用工量多、自动化程度低等现象。经过1年多的研发和调整,作为“揭榜”单位的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已将科技攻关成果——鱿鱼智能切片机的前后道加工设备研发及自动生产线集成设备“搬入”兴业公司生产车间进行试生产。这也是目前国内首条集鱿鱼拉花、冷冻、取料、切片、上浆—裹粉、二次冷冻等流程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线。可见,人工智能也需要在应用中磨合、提升,直至发挥最佳效能。
眼下,我市海洋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一体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