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定海古城更好地集聚海岛特色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丨月湖
激活历史建筑、培育消费场景、优化营商环境……昌国街道凭借坐拥定海古城的区位优势,多举措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日益形成人气旺盛的“活力商圈”(据《舟山日报》4月29日报道)。在此基础上振兴“古城游”,就要通过项目招引更好地集聚海岛特色。
得益于修旧如旧、恢复重建,定海古城重新焕发出迷人魅力,这也为振兴旅游提供了契机、创造了条件。从“文物保护”到“活态利用”,从“传统商贸”到“文旅融合”,昌国街道的探索为古城更新提供了生动样本。但也要看到,各地都在保护、开发古城,江浙沪一带同样不乏成熟的寻古景区。定海古城要想赢得流量,除了硬件上的复古,还需在集聚海岛特色、彰显海洋文化上独树一帜。
目前定海古城的客流量正在逐渐增大,但日常情况下还称不上“红火”。占据文房四宝园的核心区域,全新打造的瀛洲海产·瀛洲咸货行面积近300平方米,既有展销厅又有体验馆,每天的客流量都在几百人次。这已相当不错,但与外地热门景区一些客流涌动的商场相比,依然还是小巫见大巫。若吸引旅游团光顾,一家特产店日客流量将会有上千人次。
吸引旅游团,就得靠特色。如今的游客多半见多识广,此前也少不了古城的游历,来舟山游古城就要领略独具特色的“海味”,而不是看一些似曾相识的古建筑,吃一些哪里都有的火锅、烧烤,这也应该是旅行社设置线路的重要考量。因此,定海古城在打造业态时理应少些“大路货”,多些“特色化”,集中展现具有海岛风味的美食小吃和文化遗产。
眼下,定海古城商圈正在提档升级,急需在海岛特色上增色赋能。就拿“吃”来说,在全长800米的芙蓉洲路上,150多家餐饮店正共同编织着古城的“深夜食堂”,想吃啥“总有一款适合你”。不过,各种风味的餐饮虽然迎合了市民的不同口味,但对于游客而言却缺少鲜明的海岛特色,不如沈家门海鲜夜排档那样具有“海味”辨识度。
定海旅游发展集团在古城牵头打造了35个集市摊位,统一制作古色古香的店招。还在旁边规划了一块表演区,市民、游客可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观看表演。昌国街道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古城家宴”,计划邀请1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厨艺,推出“古城十大碗”特色菜品。这些做法,无疑能够更好地体现海岛特色,让更多“流量”变成“留量”。
定海古城要重现昔日的繁华,需将分散在海岛乡村的土特产集聚起来,并将充满“海味”的非遗表演汇聚其中,形成展示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市中心”。如此一来,人们到了定海古城就能遍尝舟山传统美味,领略海岛风土人情,何愁不能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