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强社公司”下活强社惠民“一盘棋”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06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丨月湖

  4月22日,普陀区沈家门街道组建成立舟山普陀竞帆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将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惠民便民服务,着力打造居民身边的“服务管家”和社区治理“创新引擎”,坚持公益属性,确保70%以上的收益用于社区公益事业,实现“公益反哺—服务升级—居民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沈家门街道对“强社公司”实施了培育期特别政策,在“强社公司”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并配备党建指导员,引入专家团队提供智力支持(据《舟山日报》4月23日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市首家“强社公司”的成立开了城市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先河,必将泛起强社惠民的阵阵涟漪。

  “贫血”社区百事难

  一直以来,财政拨款是社区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内中固然有民生事项的开支,但显然难以满足林林总总的具体需求。社区离群众最近,社区干部对居民的诸多“急难愁盼”问题往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由于经费捉襟见肘而无力解决。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弱化,进而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

  社区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但要解决诸多实际问题,“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居民的诉求每每得不到满足,基层干群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一些社区干部工作缩手缩脚,一定程度上存在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到困难“低头走”的消极现象。

  社区干部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却总要求居民配合这个、配合那个,久而久之难免给人留下“只找麻烦、不办实事”的印象。这样一来,就难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从而给各项工作的落实造成困难。

  “贫血”社区百事难。兴办“强社公司”,让集体经济强起来,社区才能“有米下锅”,更好地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也才能增强公信力、向心力、号召力,更加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基层治理。

  城乡互鉴惠民生

  城市社区兴办“强社公司”,或许可以向渔农村取经。最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地渔农村“强村公司”、“共富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广大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开辟了致富门路。城市与乡村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在很多方面却可以经验互鉴。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也使得基层基础工作既有共性特征,又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比如,村干部担负着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的职责,当下更要成为引领共同富裕的领头雁。而城市社区干部的主要任务则是服务民生保障、落实基层治理。

  可见,就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言,城市社区干部理应拜村干部为师。一些渔农村盘活集体资产,开展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风生水起,逢年过节还给村民分红、给老人发红包,连城市居民都颇感羡慕。社区同样可以通过办好“强社公司”兴办民生实事,增进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

  而且,“强社公司”在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性经营活动,有效满足广大居民的安居乐业所需。可见,无论是“强村”还是“强社”,最终都在惠民这一目标上。

  实践探索开新局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实施“强社惠民”集成改革,探索形成城市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模式,鼓励基层社区以集体全资、控股、参股和多社区抱团等形式成立“强社公司”,有效解决社区集体经济“谁来发展、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问题,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上有政策,下有实践,各地理当积极探索。

  面对居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受困于资金来源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的基层社区无法“大显身手”。鼓励创建“强社公司”,为赋强服务功能、建设现代社会提供了良好契机,不失为新时代城市社区的“创业板”。

  毫无疑问,“强社公司”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公益性、彰显实效性。刚刚成立的普陀竞帆“强社公司”将聚焦沈家门街道“一老一小”服务提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民生热点问题,打造专业化服务场景,首批项目涵盖托育驿站、老年食堂升级、智慧物业等群众关切领域,惠民实效值得期待。

  因“社”制宜破难题

  各地城市社区人口规模不同、居民需求有异,资源禀赋也大相径庭,兴办“强社公司”也应因“社”制宜。普陀竞帆“强社公司”以中大社区36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盘活闲置教室发展非遗项目,解决残疾人就业,将所获收益反哺社区公益事项,赢得了良好开端。

  围绕居民所需所盼开展公益性经营活动,“强社公司”发展之路可以越走越宽。老旧小区房屋陈旧化、人口老龄化,设施维修、养老服务需求突出,可以整合资源开展综合物业服务,在为居民排忧解难中发展壮大。在新建成物业小区,则可打造微利经营的社区健身房、数字生活馆等新业态,满足居民休闲健身、文化娱乐需求。

  “强社公司”的公益性还应体现在用人上,一方面可以优先安置社区困难群众上岗就业,另一方面则可以组织志愿力量参与公益服务,从而实现市场化运营和公益性服务的完美统一、强社和惠民的同频共振。

  可以相信,只要充分盘活资源,积极创新实践,自带温度的“强社公司”定能下活强社惠民“一盘棋”,在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的同时化解民生痛点、优化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指数。